摘要:李乃文在《731》里的一个决定,让整个娱乐圈沉默了,他和姜武、王志文等几位主演,全是0片酬出演这部电影! 这意味着,他们投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忍受严寒和减重的痛苦,最终一分钱报酬都不要。
李乃文在《731》里的一个决定,让整个娱乐圈沉默了,他和姜武、王志文等几位主演,全是0片酬出演这部电影! 这意味着,他们投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忍受严寒和减重的痛苦,最终一分钱报酬都不要。
这部电影《731》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筹备了近十年,期间多次改档,光是从完成到上映就经历了“三上三撤”。
题材敏感,画面尺度大,但它最终能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全球上映,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分量。
猫眼平台上超过450万的“想看”人数,打破了平台历史记录,预售票房直接破亿,成为春节档之后第一部还没正式上映就卖爆的影片。
能让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媒都主动转发海报、发文推荐,是因为这部电影触碰的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日军731部队的罪行。
导演赵林山和他的团队为了尽可能真实还原,花了大量时间泡在历史资料里。 他们翻阅了超过3000份解密档案,参考了200多位幸存者的口述记录,甚至为了还原实验室布局,去查当年的工程图纸,1:1搭建场景。 导演自己在首映礼上说起创作过程都几度哽咽落泪。
李乃文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叫顾博轩,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潜入731部队魔窟寻找怀孕妻子的普通老百姓。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自虐式”准备。
他不仅啃读大量的解密档案和幸存者记录,还为了贴近角色那种饥饿、虚弱的状态,刻意减少进食,在开拍前瘦了20斤,脸颊凹陷,眼窝深陷。
有一场戏是在东北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他坚持只穿一件单衣拍摄,就为了还原最真实的生理反应,寒冷带来的颤抖和绝望。
镜头前,他不需要大哭大喊,几个眼神就把那种极致的恐惧、愤怒和不甘传递得淋漓尽致。 有观众看完说,他的表演“没有一句‘我好惨’,却让我哭了整场”。
李乃文的演技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年考中戏的时候,他因为三试没发挥好,成了自费生。 那时候同学的学费一学期700多元,他要交5000多。 90年代的5000多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是笔不小的开支。
他母亲告诉他:“别担心钱,你要做到让老师后悔把你定为自费生。 ”这句话他记下了。 从中戏到话剧舞台,再进入影视圈,他几乎是从龙套跑起。
话剧舞台不能NG,没有剪辑,全靠现场真功夫,这段经历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 从《集结号》里的吕宽沟,到《南来北往》、《第二十条》,他一步步成了观众心里的“实力派”。
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电影之外,李乃文和几位主演做了一个决定:0片酬出演。 这意味着,他们付出如此多的心血和体力,最终不是为了经济利益。
在首映礼上,李乃文说:“我们的疼痛,是为了让历史的伤口不再结痂。 ”他认为,演员的个人利益,应该为历史题材的责任让路。
在上映当天,9月18日,这个全国鸣笛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日子,李乃文在社交媒体上的举动也耐人寻味。 他先转发了人民日报“铭记九一八”的视频,配文“勿忘历史,致敬先烈”,之后才低调地提及新片上映。 这个细微的顺序,让很多网友觉得,他是真的带着敬畏之心在对待这段历史。
上映首日,就以25.5万场的成绩刷新了中国影史的首映场次记录,单日票房突破了3亿元。影片也明确提示“未满18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
有人说演员用片酬衡量价值,但当一部戏触碰民族记忆时,纯粹的商业逻辑还适用吗? 李乃文们的“零片酬”,究竟是对市场的妥协,还是对艺术的另一种定价?
来源:星光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