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热搜,#狂野时代退票率# 几个字赫然在列,点进去满屏都是两极分化的评论:“全程看不懂,退钱!”“年度最震撼,二刷预定!” 一部电影能引发这么大争议,到底是观众审美割裂,还是艺术表达太超前?
打开热搜,#狂野时代退票率# 几个字赫然在列,点进去满屏都是两极分化的评论:“全程看不懂,退钱!”“年度最震撼,二刷预定!” 一部电影能引发这么大争议,到底是观众审美割裂,还是艺术表达太超前?
先说说这波退票潮的来龙去脉。《狂野时代》上映首日票房势头不错,可没过多久退票率就一路飙升,甚至冲上了热搜前排。不少观众吐槽:“镜头晃得头晕,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到一半就想离场”“完全get不到导演想表达的点,花钱买罪受”。一时间,“烂片”“圈钱”的帽子纷纷扣向这部电影。
但另一边,电影的支持者也毫不示弱。文艺片爱好者们表示:“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品味的作品,每个镜头都藏着隐喻,结尾的反转直接封神”“它不迎合市场,不讨好大众,这种敢于突破的勇气值得肯定”。更有影评人评价:“《狂野时代》打破了传统叙事框架,用碎片化的表达探讨人性与时代的命题,是国产电影的一次大胆尝试”。
其实,看不懂≠烂片,这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了。从当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到如今的《狂野时代》,每部不走寻常路的艺术电影上映后,总会引发类似的争议。这背后,是大众审美与艺术表达之间的碰撞。
我们习惯了看有明确主线、清晰结局的商业片,就像吃惯了家常菜的人,突然尝到一道口味独特的创意菜,难免会觉得不适应。但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多样性,它不该只有一种模样。《狂野时代》不想做老少咸宜的“爆款”,而是想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这种坚持或许有些小众,但绝不能被轻易否定。
再说说退票这件事。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普通商品不同,它的价值在于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发。如果因为“看不懂”就随意退票,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则,也辜负了创作者的心血。当然,这并不是说观众不能有负面评价,合理的批评能推动行业进步,但无脑否定和跟风退票,实在不可取。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狂野时代》也是如此。有人觉得它晦涩难懂,有人认为它深刻震撼,这都是正常的审美差异。我们不必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也不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的判断。
说到底,一部电影的好坏,从来不是由退票率决定的。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或许多年后再回头看,《狂野时代》会被更多人理解和认可。而我们当下最该做的,是保持对不同艺术表达的包容,给创作者更多探索的空间。毕竟,只有百花齐放,国产电影才能走得更远。
你看过《狂野时代》吗?对于这部电影的高退票率,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来源:琦琦放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