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老师和吴双导演对谈,一起聊了聊电影《百川东到海》,本片曾入选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并斩获第10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奖。摘要:戴锦华老师和吴双导演对谈,一起聊了聊电影《百川东到海》,本片曾入选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并斩获第10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奖。
这是一部儿童冒险公路片,一个关于「孩子寻找母亲」的故事,而当我看完之后,又深觉它藏匿着另一重主题——「寻她」即孩童「回归母体」之旅。
英文片名「Summer Dairy」,即「夏日记事」,以孩童的视角观察周遭世界,导演为我们再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童年模型——童年表面是风平浪静的轻松+愉快,内部却有着忧郁透明的情感质地。
生活在沙漠乡村的男孩小海背着父亲偷偷骑车前往县城,计划与在城里做工的母亲一起去水上乐园,为作文寻找灵感。他转乘面包车,邂逅了少年元元,两个人一起经历了诸多奇遇。
小海寻找母亲未果,想见姐姐,姐姐亦不在,小海想做的事总是受阻,行动路线和目标一直被迫改变方向,他只好与元元自行前往水上乐园,而一阵游戏浪涌过后,元元突然消失了。
影片中,人物时而浮现,时而退场,以不确定叙事锻造超现实的魔法时刻。缺席即在场,小海母亲从未真正现身,却经由角色对话得以描摹,「母亲去哪儿了」,不同的人给出迥异的答案,「消失的女性」渐而变得无法言喻、不可捉摸。
于小海而言,对「母亲」的口述,如同置身沙漠展开对「大海」的瑰丽想象,寻找母亲,就像寻找蓝色大海的传说,影片以「水」的起伏开场,少年的夏日冒险宛若一场盛大的「中式梦核」,而「梦核」往往与「水」有关,那种神秘、混沌与朦胧,无限接近孩童在母体(子宫)的状态。
这种状态,天然敌对于危机重重的外部环境,沙漠与大海、乡村与城市、贫穷与富有,离开与回归,这些生态议题如此具有冲撞感,摇坠着那个不见绿洲的故乡。
从此意义上讲,本片其实是一出成人童话,带有对召回童年的强烈渴望,对保有安全感的母体环境的依恋,孩童精神世界的美好照出现实世界的贫瘠。
小海将一路的冒险以原始素材揉进作文,“凤头、猪肚、豹尾”,写作文如同写剧本——整部影片无疑也是对创作本身的指涉,杜撰与虚构,《百川东到海》由此完成对儿童电影叙事语言的探索和进化。@电影薯
#电影[话题]#
#导演[话题]#
#戴锦华[话题]#
#中式梦核[话题]#
#百川东到海[话题]#
#野生影评人[话题]#
#女性导演的魅力[话题]#
#红薯地影视狂飙季[话题]#
#女性导演的独有感知[话题]#
来源:影的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