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组跑遍大阳泉村、娘子关、桃林沟,18个点位连成一条1947年的时间线。
阳泉只配当煤矿?一部片子让它单日冲上热搜,取景地门票涨三倍。
很多人把阳泉当高速服务区,下车撒泡尿就走。
电影人偏把镜头架在这儿,拍完才发现,灰扑扑的城比横店还好用。
2019年《铁血阳泉》先带路。
剧组跑遍大阳泉村、娘子关、桃林沟,18个点位连成一条1947年的时间线。
老火车站的墙皮没重新刷,轨道锈得正合年代。
当地老人被拉去当群演,一天两百块,包午饭,拍完回家还能喂鸡。
片子票房没爆,却把阳泉送上党史课PPT,外地旅游团直接加了一站。
陈凯歌跟着来。
2010年拍《赵氏孤儿》,他把盂县藏山当成春秋战场。
藏孤洞原本只是小山洞,拍完变5A景区,票价从三十涨到一百二。
洞口的算命先生最开心,生意翻三倍,逢人就说:程婴当年就站我这位置。
2021年《大寒》上映,镜头对准梁家寨乡桃园村。
片子里那段慰安妇往事,让看惯爽片的观众集体沉默。
村子没布景,直接拍土炕、破庙、老井。
放映当天,村口支起幕布,坐满小板凳,老人边看边抹泪。
第二天,村里来了两辆大巴,是省城中学带学生上思政课。
明年还有《凝脂手》。
胡玫把湖北创业故事搬到阳泉,火车站、三矿退坡窑洞、娘子关发电厂全入镜。
发电厂早就停产,锈迹斑斑的冷却塔被灯光一打,赛博味直冲屏幕。
矿区见面会那天,年轻女孩穿汉服在火车头前拍照,小红书模板连夜更新:废墟+旗袍=十万点赞。
阳泉凭什么被看上?
山够多,沟够深,老楼拆得慢。
拍民国不用搭景,拍不用清场,拍废土直接开机。
关键是便宜。
横店群演涨价到三百,阳泉一百还包盒饭。
酒店标间一百五,打款就能开发票。
文旅局不添乱,警车帮忙封路,一顿烧烤搞定。
电影带来的钱比煤干净。
藏山景区高峰日接待两万人,小摊一天卖凉皮下千碗。
去年娘子关民宿入住率飙到八成,房东把自家房改成七间太空舱,周末三百八一晚,周一还得排队。
有对北京夫妻看完《铁血阳泉》,开车来租下整条老巷,准备改成沉浸式剧场,连桶都换成民国款。
也有人烦。
拍《大寒》时,剧组封了村口三天,村民绕道多走两公里。
老太太骂:拍个电影,我家鸡都不下蛋。
等剧组撤了,她把自家院子挂上木牌:电影取景地,参观五块。
生意居然不错。
镜头像放大镜,把阳泉的裂缝也照出来。
年轻人还是往外跑,拍完片,布景一拆,村子又剩老头老太。
火车站成了打卡点,可最后一趟绿皮车已经停运。
游客拍完照找不到厕所,只能钻进玉米地。
有老板想复制淄博,把烧烤摊摆到马路牙子,被城管劝离,理由是灰大。
想靠电影翻身,得先回答一个问题:观众看完电影,凭什么留下来?
藏山给了答案。
景区把春秋盔甲租给游客,五十块一套,随便拍。
有人穿着盔甲发抖音,点赞破万,第二天带朋友再来。
娘子关学精了,直接办起电竞节,废土风舞台搭在冷却湖边,年轻人坐高铁来蹦迪,顺带给阳泉贡献一晚住宿。
煤城不想一辈子被贴资源标签,电影是它最省钱的广告牌。
下一步,阳泉准备把老矿区改成片场超市,登记备案、群演中介、道具仓储一条龙。
横店太远,来的剧组先在这儿试拍,成本砍一半。
消息一出,周边民宿房东开始学横店房东,把合同模板打印好,只等电话响。
如果你计划周末短途,别只盯着太原和石家庄。
周五下班买张高铁票,四十分钟到阳泉。
花二十块进三矿,锈铁轨随便拍,再花五块吃一碗飘辣油的刀削面。
运气好能撞见摄制组,蹲路边当半天群演,回公司能吹一年。
别等下一个爆款上映才动身,那时候门票又涨价,村口老太太的五块钱参观费可能涨到十块。
来源:高冷鲸鱼YSLB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