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落幕,青海玉树籍新锐导演达杰丁增凭借首部执导长片《月光里的男孩》,成功入围最佳导演处女作与最佳儿童片两项重磅奖项,成为本届金鸡奖的亮眼黑马,其独特的民族叙事风格与扎实的创作功底赢得行业广泛关注。
近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落幕,青海玉树籍新锐导演达杰丁增凭借首部执导长片《月光里的男孩》,成功入围最佳导演处女作与最佳儿童片两项重磅奖项,成为本届金鸡奖的亮眼黑马,其独特的民族叙事风格与扎实的创作功底赢得行业广泛关注。
《月光里的男孩》改编自青海籍作家赤・桑华的短篇小说《怀念一只叫扎西的狗》《柔旦的弟弟叫洛洛》。作为达杰丁增的导演处女作,《月光里的男孩》植根于童年记忆烙印,讲述了一段充满成长阵痛与真相叩问的温情故事。小学时期的小扎西救下一只流浪狗,却因小狗被收养后同名“扎西”沦为同学笑柄,冲动之下的报复计划意外打瞎了狗的眼睛,这份愧疚不仅伴随小扎西长大成人,更让他罹患眼疾。多年后成为著名作家的扎西始终坚信这是“诅咒”的报应,直到归乡后才揭开事件背后被时光掩埋的真相。影片以孩童视角切入,在细腻的情节铺陈中探讨记忆的多重性与因果的荒诞性,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印记巧妙融合,兼具儿童片的纯粹与现实题材的深度。
业内知名影评人纷纷盛赞:“《月光里的男孩》是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惊喜之作,它没有刻意渲染地域符号,而是以普世的成长命题串联起民族文化质感,既保留了儿童片的纯粹与治愈,又兼具现实题材的深度与厚度,极具艺术辨识度与感染力。” 还有评论指出:“影片对记忆多重性与因果关系的探讨,通过孩童视角呈现得既细腻又深刻,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控、情感张力的营造都堪称专业,是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优秀作品。”
达杰丁增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系统研习编剧与导演专业知识,专业积淀与藏族文化的浸润,让他的作品兼具专业水准与独特的地域人文温度。此次《月光里的男孩》在竞争激烈的金鸡奖评选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对达杰丁增导演才华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华语电影行业对多元叙事、民族题材优质创作的推崇与青睐。
本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竞争激烈,达杰丁增与李季、秦天等优秀导演共同入围,其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成熟的叙事节奏,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同时,影片也与《闪耀少年之空中接力》《不丢人》《青铜葵花》等佳作一同跻身最佳儿童片提名名单。
中国电影金鸡奖作为华语电影领域的权威奖项,始终致力于发掘影视新生力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名者表彰仪式上,达杰丁增与众多入围者一同接受表彰,近距离感受行业对优秀创作的肯定与期许。据悉,本届金鸡奖最终获奖名单已正式揭晓,尽管《月光里的男孩》未能摘得桂冠,但这部充满诚意的导演处女作已通过金鸡奖的平台获得更多关注,为达杰丁增的导演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华语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像达杰丁增这样兼具民族视角与创作实力的新锐导演正不断涌现。《月光里的男孩》的双提名之旅,不仅展现了导演处女作的创作活力,更让观众看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独特魅力。期待未来达杰丁增能继续深耕民族叙事,带来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为华语电影注入新鲜血液。
来源:江城高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