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的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点亮。盐城带着“Nice盐城·短剧之城”的雄心,《候鸟人》《粉墨》《老爹面子仗》《再见董永》四部短片集中亮相国内电影界的最高平台。11月12日,“金鸡报晓之夜”,盐城向全国电影人发出最诚挚的邀请。11月13日,四部短
2025年11月的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点亮。盐城带着“Nice盐城·短剧之城”的雄心,《候鸟人》《粉墨》《老爹面子仗》《再见董永》四部短片集中亮相国内电影界的最高平台。11月12日,“金鸡报晓之夜”,盐城向全国电影人发出最诚挚的邀请。11月13日,四部短片向业界展映交流,城市的魅力和产业优势次第展开。
▲ 活动现场播放Nice盐城
金鸡高歌盐城故事惊艳中国电影最高殿堂
银幕上,滩涂湿地的苍茫与丹顶鹤的优雅身姿交织,淮剧戏台后的汗水与掌声共鸣,都市街巷中的人间烟火与温情并存。镜头语言里,盐城不再只是背景板,而是推动情节、塑造灵魂的“主角”。当《候鸟人》中湿地巡护员周婉静静聆听世界的声音,《粉墨》中淮剧演员方百灵在台上绽放光芒,现场观众仿佛也跟随镜头,走进了这座东方湿地之城的内心。
“掌声,是对青年电影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盐城城市魅力最直接的共鸣。”展映结束后的交流环节,四位青年导演依次登台,分享他们与盐城的“不解之缘”。《粉墨》导演李珍仪动情地说:“为了讲述好这对淮剧师徒故事,我在盐城度过很长的筹备期。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风景,而是盐城的人——热情的工作人员、专业的淮剧演员,是他们托举起了整个叙事。”
《候鸟人》导演徐伊宁则赋予了“轻舟”诗意的解读:“‘轻舟计划’这个名字,让我想到李白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参与其中我才明白,轻舟的‘轻’,不是重量,是姿态——是青年影人破浪前行时的那份锐气与轻盈。”
来自全国的学者、制片人、影评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活动现场陈列的盐城“吉祥三宝”文创产品,以其生动可爱的形象,成为传播盐城文化的又一抹亮色。这一刻,四艘承载着青年梦想与城市灵魂的“轻舟”,正式从盐城航入了中国电影的最高殿堂。
▲ 淮剧亮相电影节
轻舟启航解码盐城“短剧之城”的培育密码
“轻舟计划”是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江苏省电影集团、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燕舞集团支持的创作实践计划,旨在通过人才选拔与短片创作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电影+文旅”的创新模式。时间回溯到2025年5月,计划以“光影里的城市故事”盐城篇为主题,面向全国广撒“英雄帖”。一批怀揣梦想的青年影人应召而来,他们深入盐城的肌理,在滩涂湿地、盐镇水街、黄海森林等标志性场景中实地采风,参与创作训练营与创投路演。
历经数月的精心打磨,最终优选出的四部短片项目,在主办方的全方位扶持下,完成了从创意到成片的华丽蜕变。这个过程,正是盐城系统性打造“短剧之城”的生动缩影。在11月12日的“金鸡报晓之夜”上,盐城获邀进行《Discover盐城 共创短剧新浪潮》的专题推介,系统阐述了盐城打造“短剧之城”的“四个三”战略布局。
“三大基地”构建起“黄金三角”格局——东大门影视基地聚焦“网文+影视”,已成功吸引70余家影视机构,完成80余部影视剧取景,孵化上线的短剧单部最高播放量达3.7亿;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发力“AI+视听”,以“一平台三中心”构建“数字视听梦工厂”,助力企业制作成本降低15%,生成周期缩减30%;燕舞(大纵湖)剧工厂深耕“演艺+精品”,坐拥18幢民国风韵建筑群、340余个异域风情室内场景,已与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开展深度合作。“30+场景”搭建起“一镜到底”影棚。盐城除三大影视基地外,还拥有历史人文、自然生态、都市艺术、特色场景等四大类“30+场景”资源。构建的“全市联动勘景服务模式”,实现48小时“一键勘景、跨区调度”,切实为剧组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老爹面子仗》导演华玮琳对此深有体会:“两个月时间里,我带着摄制组的伙伴们到盐城采风、看景、拍摄,深刻感受到盐城有两个特点,一是真有富矿,不管是自然还是人文景观;二是真有魄力,盐城人行动力强,从上至下眼光长远,说支持就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盐城构建了“三重政策”体系:省级政策强力支撑,最高可获2000万元资金支持;市级政策重点倾斜,确保超50%资金用于影视短剧发展;区级政策配套到位,为入驻剧组提供七方面的政策支持。
同时,“三大服务”铸就“全程无忧”体验:内容孵化服务依托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培育优质IP;“五库”系统服务整合“剧本库、服装库、道具库、设备库、艺人库”;前沿技术服务以AI生成、虚拟拍摄(XR)等创新技术手段为短剧创作增添科技助力。这套组合拳的效果已经显现。短剧《双面公子我渡劫》制片人马孟超透露:“我已经在这里拍摄了20多部短剧,在盐城成本低、效率高,拍摄场景质感很好!”这样的口碑,让盐城成为剧组心中的“性价比之选”。
▲ “金鸡创投·轻舟计划”盐城篇亮相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为什么是盐城一座城市的基因与远见
当短剧成为风口为何是盐城能够脱颖而出?答案,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里。
Nice盐城,一城千面的天然影棚。盐城是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也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里的城市气质,可以用“Nice”完美概括:
Natural(自然)——盐城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大“金字招牌”。《候鸟人》导演徐伊宁在采风时听到的徐秀娟故事,正是发生在这片生态沃土上。Interesting(有趣)——盐城打造“滨海湿地、吉祥三宝”IP矩阵,持续讲好麋鹿王“鹿V武”、丹顶鹤“加利福尼亚”、勺嘴鹬“盐小勺”的生动故事。Colorful(缤纷)——绿色生态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红色铁军文化与白色海盐文化在此交融,绘就了盐城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色。Enthusiastic(热情)——盐城处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机遇的黄金交汇点,以开放胸怀拥抱创意人才。
盐城的雄心,不止于提供场景。通过系统性布局,它正从被动的“取景地”转变为主动的“内容共创者”。在IP源头,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自2024年12月在盐城经开区揭牌成立以来,推出“剧有料”创作计划,已成功举办多期活动,热播剧原创作家朗朗、意千重、吱吱等大咖先后来盐,有效搭建了网络文学作家与影视制作公司之间的桥梁。
在平台合作上,今年8月举办的“新芒·盐途有光”盐城影视创投周,汇聚了国内一线制片人、编剧和影视公司,通过主题沙龙、大咖座谈、实地采风等形式,深度碰撞创意,促成8个影视IP在盐城落地孵化。在内容导向上,盐城始终强调精品化路线。《长夜渐明》全网热度超3000万,《盖世禁主》仅5天播放量破亿,《婚姻围城逆袭主妇》播放量超1.3亿——这些爆款作品都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轻舟”虽小,志存江海。“轻舟计划”的成功,只是盐城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深远的是,盐城正在探索“影视+文旅”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的电影主题旅游线路和在全媒体平台开启的“#盐城电影打卡地挑战赛”,将银幕上的动人光影,化作真实的旅行导航,实现“影视赋能城市,城市反哺影视”的良性循环。
正如《再见董永》导演梁策所说:“盐城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影像创作、城市文化和在地书写结合这种多元创作的可能。”
从黄海之滨到东海之畔,这艘承载着青年电影梦想与城市文化抱负的“轻舟”已然扬帆。金鸡舞台上的惊艳亮相,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Nice盐城·短剧之城”的名片愈发响亮,这座兼具生态底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正以其丰富的场景资源、完善的产业生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火热的创作激情,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影视机构、平台和人才发出邀请:
来这里,亲身体验“一城千面 天然影棚”的独特魅力;来这里,共同投资、联合出品,孵化现象级精品;来这里,让创意落地,让梦想生根,共同书写“影视赋能城市,城市反哺影视”的新篇章。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