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鸡“多彩中华”民族影展 |《洛桑的家事》敬请期待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16 21:00 9

摘要:影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受到冲击,最后得到救赎的过程。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现了藏区的磅礴风光和藏区人民生活的淳朴状态,具有人文关怀。影片借助三个家庭的和解展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情感,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影片。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电影《洛桑的家事》是导演张国栋根据自己拍摄中的一段真实事件,通过艺术加工向大家展现的一个温情故事。

1

影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受到冲击,最后得到救赎的过程。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现了藏区的磅礴风光和藏区人民生活的淳朴状态,具有人文关怀。影片借助三个家庭的和解展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情感,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影片。

关注藏区的风貌、风俗,这两点在影片中有很好的呈现。而通过影片所传达的还有对灾难的态度,宽容、和解与重生等命题,这是现代社会下对人们失去已久的本真的呼唤。

囿于地域和文化心理的差别,以往国内非藏族导演在讲述藏族题材故事时,可能无意识地将书写的重点放在藏族聚居区空间文化,某种意义上遮蔽了真实的藏族聚居区空间。这表现为例如用大量的空镜头描述藏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空间,以帐篷指代藏族群众的生活空间,少有现代元素出现。偶尔有导演尝试用一种兼容了藏族本身的视角来讲述藏族题材故事,却由于怀有“膜拜、朝圣的心态和情怀”,而不自觉将西藏神秘化。尽管本片导演张国栋和编剧芦苇都不是藏族,但他们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国产藏族题材电影那样,呈现一个传奇式、奇观化的西藏,而是以近乎纪实的拍摄手法,白描了一种当代西藏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在社会层面保留了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没有磨掉藏族独特的元素。

影片在藏语女声的吟唱中开始,雪域高原随着航拍镜头徐徐展开。除了藏语方言对话、藏族谚语和歌谣等西藏元素外,雪山、高原草地、林场小道、喇嘛寺院、藏族村庄、牧场帐篷构成了影片中独特的藏族聚居区地理空间;牦牛、野狼、祝酒歌、藏戏、经幡、风马旗、祈福仪式等藏族聚居区独有的意象和符号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但是,影片没有减弱对藏族人民现代化生活的呈现。影片中出现的人物不仅穿传统藏族服饰,也穿现代服饰,智能手机、汽车、广播电视塔时有出现,主人公对话时出现的广播背景音,酥油茶与可乐、啤酒同摆一桌,种种细节都体现出影片的纪实感和内视化、平视化。

正如影片片名所暗示的,《洛桑的家事》的叙事视角是内视化的,是一个普通藏族群众的“家事”。影片的故事线是清晰且完整的,因果逻辑也是合乎常理的,站在洛桑的角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毫无缘由的和解。一开始,洛桑想要肇事者豆拉伽坐牢的心意是坚定的,豆拉伽酗酒、自暴自弃,并且一直没有去他们家里真诚道歉。转变是从豆拉伽的儿子逃学去挖虫草开始的。豆拉伽得知了儿子逃学的真相——挖虫草帮助父亲早日凑齐对央金的补偿金后,掩面哭泣、幡然醒悟,振作起来,真诚悔过。此后,无论洛桑、诺日(央金的父亲)对豆拉伽态度多恶劣,豆拉伽都坚持去给诺日一家补偿、赔罪。后来,诺日的妻子在遥远的冬牧场不慎早产,豆拉伽冒着风雪去请自己的妹妹卓玛(村中唯一的乡村医生)来接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洛桑一家感受到了豆拉伽的另一面。

该不该和解?洛桑面对的两难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两难。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恶人,无论是洛桑、诺日、卓玛,还是肇事者豆拉伽,都是立体的、非脸谱化的。如果不是无处不在的藏族元素强化着影片的“内视化”和“在地性”,观影者甚至会觉得这就是某个中国农村、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儿。

虽然方言不通,但情感相通。电影中的配乐都是藏语,论方言我们或许都听不懂,但乐律却可以唱进每个人的心里,消除心中的不安,不自觉的跟随她们的目光,感受她们之间的情感。

来源:小梦梦mmg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