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你没有听过庄澄这个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监制的电影《头文字D》、《集结号》、《非诚勿扰》、《无间道》三部曲,甚至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这些叫好又卖座的作品频频获奖,背后都离不开庄澄的监制之手。
也许你没有听过庄澄这个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监制的电影《头文字D》、《集结号》、《非诚勿扰》、《无间道》三部曲,甚至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这些叫好又卖座的作品频频获奖,背后都离不开庄澄的监制之手。
不久前,在由亚洲电影大奖学院主办的国际电影创作营上,庄澄作为首席导师为18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锐导演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他以“Career Development”(职业发展)为主题,分享了新人导演入行后可能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作为一名电影人,庄澄早已见过行业与观众的几轮更替。从18到35岁这批观众逐渐成长为商业电影的主力消费人群,到行业革新、观众品味进步,电影标准是否随着时代变迁而被重新定义?面对这些问题,《城市画报》与庄澄展开了一场对话。
剧本创作的重要性好故事是核心
城市画报
您曾说过,新人导演最重要的是先掌握创作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故事,不论成本多高都难以成功。那么在剧本创作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庄澄
我一直强调,剧本创作是有形式、规范和戏剧原理的。如果无法理解戏剧原理,就很难创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现在的新导演往往喜欢拍一些节奏过慢的片子,但没有观众愿意买单,而商业片的最大禁忌就是“闷”。闷,即是死罪。
黑泽明曾说,想拍电影的人应该先拿起纸笔学习写剧本,而不是急于拍摄。如果不会写剧本,那就多读文学作品,因为文学底子和戏剧底子是电影创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香港导演最初都是从编剧起步。例如《毒舌律师》的吴炜伦、《破·地狱》的陈茂贤,甚至王家卫都是如此。这些编剧转导演的模式告诉我们,想深耕电影领域,先提升编剧能力是关键。
每一代人都会批评下一代“好大喜功”,这并非毫无道理。许多新导并未严肃思考电影创作本质,仅凭自己觉得“我很喜欢”就草率行动。他们缺乏深入准备,而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对于任何想入行的人,我都会建议先系统学习编剧。
新导演如何培养基本能力刻苦学习与不断实践
城市画报
新导演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与技能?
庄澄
我始终强调,新导演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拍了一部电影或短片并不能证明你已经成功入行,你需要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寻求机会。只有当你的作品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吸引到电影工业的注意。
为何许多新人导演无法拍出卖座电影?很大原因是缺乏市场知识。他们常凭空想象创作,而对市场需求一无所知。如果能接触到市场并明白其规律,他们的创作视野就会完全不同。
在电影创作中,“看得多”非常重要。当你见识有限时,即便作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也未必能达到合格标准。电影创作需要借鉴广泛视角,意识到同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法。
当然,也有新人坚持自己非常小众的拍摄方式或特定风格,这时候我们可能无法提供太多帮助。一旦创作者过于固执,可能会陷入困境。
从商业到艺术如何被市场看到
城市画报
商业性较弱的项目如何才能被市场关注?
庄澄
最重要的是作品中是否具备能够让观众记住的点,比如某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对白设计。以《边境风云》的导演程耳为例,当时我们看完他的作品便觉得“这部电影有点东西”。虽然他后来拍出台商业大片未必都卖座,但他的才华已经得到了业内认可。
电影行业的低迷原因除了流媒体冲击,还有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例如,三十年前香港电影在亚洲处于领导地位,但今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也蓬勃发展。泰国片和韩国片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尤为出色,这让香港电影面临更多挑战。此外,香港巨星如今普遍年事已高,无法再像过往那样凭个人名气吸引大批观众入场。观众更关注故事本身,而非明星效应。
“好故事”永不过时如何培养创作力?
城市画报
您曾监制过许多成功的项目,如何判断和预测市场口味变化?
庄澄
市场口味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始终有一个“不变的灵丹妙药”——好故事。好的剧本能够精准吸引观众,美国制片人看剧本通常只看前10页,而我一般会开放到30页。只需要大致翻阅,你就能感受到剧本的叙事能力和设计是否出彩。
此外,电影的成功还需要剧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当大家尽全力专注于一部电影,这部作品通常不会太差。艺术创作有时候反而在资源有限时更出色,因为有限条件会激发更高的创作动力。作出成功的项目,不仅需要好故事,更需要团结一致的团队付出。
城市画报
您对新入行的电影人有何建议?
庄澄
天才是少数,大部分成功来自后天培养。例如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你喜欢一部电影,就应该深入分析它的成功之处。如果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业内资深人士交流反馈,你将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外,创作新人需要抓住每一个表现机会。不要过于谦虚,尤其在电影行业,过于低调会让人忽略你的潜力。只有让业内人士注意到你的特点,他们才会愿意给你更多可能性。
---
庄澄坚信,“好故事”“多练习”“坚持”是好电影的根基。这些简单平实的原则虽然“老派”,却经得起时间考验。电影行业总有它的规律与挑战,但掌握创作基本功,总能从容应对市场变迁。
面对拍商业片最重要的一点,他用一句话总结道
“我们拍商业片,闷就是死罪。”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