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未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2:30 1

摘要:通过电影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电影产业的情况来看,电影的商品属性是其起与生俱来的,从一开始,它便以迎合市场为目的,以取悦消费者、观影群众为目的,它如同商品一样被人们所购买,消费使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电影从商业投资开始便需要利用资本进行运作,制片方通过计算电影的投

(一)电影的商品属性化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

通过电影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电影产业的情况来看,电影的商品属性是其起与生俱来的,从一开始,它便以迎合市场为目的,以取悦消费者、观影群众为目的,它如同商品一样被人们所购买,消费使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电影从商业投资开始便需要利用资本进行运作,制片方通过计算电影的投资回报率,来安排制作规模、演员阵容、营销方式等,因而,从电影的初期创作阶段便已经展现出其浓厚的商业色彩。电影制作后,为了吸引观众,需要透过预告片、海报等方式进行市场营销与宣传,市场营销行为本就是商品属性的特征,将电影作为某种商品推销给消费者。在消费与观影环节,消费者对电影的评价、口碑也直接影响接下来商品销售的情况。可见从初期到中期及末期,商品化贯穿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全过程,它不仅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更是不可分离的部分。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对商品属性的定义和把握,发展电影业,必须紧紧依靠市场,紧贴观众和消费者,电影才能在市场立足和发展,获得生命力的延续。从今天电影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中国的商业电影,还是好莱坞的巨作,要想成功,必须都非常注重观众的观影体验,从电影演员的选取,特效的制作,剧本故事的编排,科技的应用等方面,都力图带给观众独特新奇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的推向市场,获取收益,从而完成其实现商品价值的目的。

(二)优秀电影作品需要实现商品化与艺术性的平衡与统一

电影作为艺术品,通过上映带给观众视觉、听觉的盛宴与艺术享受,作为商品,通过放映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使命,获得票房,实现可持续发展。电影的商品属性深刻影响电影的创作、生产、发行与消费环节,电影的商品化为其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带动及影响了社会文化,引导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优秀的电影作为往往都能够实现商品化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自电影诞生以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电影作品,像《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 ,1940)、《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1994)、《肖生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霸王别姬》(1993)、《英雄》(2002)等系列影片,这些优秀电影的共同特征在于既有艺术性,同时又能在消费者心中获得口碑,在商品市场中获得成功。像《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之作,自1998年4月上映后,便斩获18.94亿美元的票房,同时,电影的剧情、音乐、画面等方面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泰坦尼克号》(1997)将历史真实的事件与电影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巧妙结合,在展示真实历史事件的同时,展现真挚的爱情,塑造了对爱情、自由精神的追求,传递人性中的善良、勇敢精神,这部电影完美实现了商品化与艺术性的统一与平衡。像电影《阿甘正传》,于1994年上映,斩获6.7亿美元票房,成为当时的票房冠军。

《阿甘正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传递的精神至今都让人心灵震撼。阿甘这一人物虽然智商不高,却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与态度,电影肯定了人性价值中的善良、纯真以及坚韧,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勇往直前。电影的艺术手法、叙事方式、角色塑造都非常成功,成为影坛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实现了商品化与艺术性的平衡与统一。

《英雄》是张艺谋导演在2002年所推出的,获得了2.48亿票房,拿下当年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业实现了艺术性与市场化的统一,张艺谋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宏大场面的拍摄风格,塑造了电影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音乐效果给观众带来震撼,电影通过刺秦王的故事,将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苍生情怀传递给观众,让人们英雄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与理解。深刻的思想内涵加上独特的艺术构造使得这部电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同时,在市场上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三)电影商品属性化发展新趋势与深层思考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电影的制作水准,艺术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正是中国电影提质的重要机遇期与发展关口。平衡好电影的艺术性与商品化,将极大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体验。可喜的是,从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等电影作品开始,中国电影在艺术水平与市场化的平衡之间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

2007年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2009年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2010年叶伟民执导的《人在囧途》,2012年徐峥执导的《人在囧途之泰囧》,2015年陈思诚执导的《唐人街探案》,2017吴京执导的《战狼2》,2019年郭凡执导的《流浪地球》,2021年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长津湖》,2023年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等都在电影市场获得显著的成绩,不仅票房屡创新高,电影的剧情、制作水准、角色塑造、价值传递等方面都做到很好的平衡,使得中国电影市场光彩四溢。这些优秀电影作品的成功,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示范效应,未来中国的电影应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同时,我们需要深入反思的是,中国的电影虽然在本土获得了成功,那么在国际上是否依然能够获得观众的热捧呢?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一直都在横扫中国市场,像《碟中谍》系列、《变形金刚》系列、《蜘蛛侠》系列、《超人》系列、《复仇者联盟》、《加勒比海盗》系列、《阿凡达》系列等影片席卷中国市场,赚取了不菲的收益,但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之时,似乎无法实现像好莱坞电影一样的受欢迎程度。

在电影的国际化上,中国还需要努力探索,需要向好莱坞电影学习和借鉴其国际化经验,争取在国际市场能够有一席之地。此外,虽然几乎所有电影都是商业电影,但是仍旧需要一些公益性质的电影,以服务于公共社会领域,解决公益性质的问题。例如一些关于脱贫、气候问题、自然灾害预防等公益教育影片,仍旧需要满足特定场合,特定群体的需要。因此,电影商品化的同时,我们无法完全忽略其公益性。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技术、ChatGPT等新技术的更新迭代,对传统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无论是电影生产制作,还是观影方式等,都将迎来新的、未知的变化。当前,很明显的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短视频应用的推广,人们观影的需求和方式产生了变化,传统电影市场面临着短视频的冲击与蚕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影创作效率,创作方式也将面临变化。面对新技术、新消费场景的变化,电影的制作、宣传与发行可能需要从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改变自身的短板,以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自2024年开始,电影市场也收到另一种模式的塑造与冲击,低成本、短平快的短剧电影开始风起云涌,快速抢占市场。这源于短视频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喜欢看短平快的内容,得到短暂的感官刺激。面对短剧,不少导演表示受到影响,但仍然无法改变电影工业庞大的体系。周星驰导演甚至坦言想下场拍摄短剧,但至今未有实际的动作。也许,当短剧电影大行其道,占据主流的时刻,电影公司将不得不去考虑融入短剧市场,接受这一新的模式,并改革自身。

虽然当前中国电影市场有蓬勃之势,但也存在过度营销所带来的诟病,使得受众不再过于相信口碑。《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泰囧》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中国电影市场有其巨大潜力,之后,每年的贺岁片、国庆档皆有不错的电影上映。

与此同时,原本担任演员角色、作家等群体纷纷跨界,转行导演,例如郭敬明、韩寒、王宝强、陈思诚等等,其中有成功的,也有惨遭滑铁卢的,例如韩寒、陈思诚的跨界转行就相当成功。《飞驰人生》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跨界的成功,让其他部分演员产生了模仿与跟进,贾玲的《热辣滚烫》是其跨界演绎的作品之一,在宣传了下足了功夫,一度让受众认为是一部好电影,但相信观看过的人内心都明白,实际上名不副实,被网友戏称为“减肥片”。

这部电影在宣传上、造势上下了功夫,但内容和质量确实无法与其宣传相媲美。这也是当前电影宣传市场所展露的弊端之一,品质一般的影片若过度宣传,过度排片,不根据受众口碑,不以受众为中心,注定会造成畸形发展。真正好的电影是经久不衰的,一提起这些影片,受众心领神会,纷纷赞不绝口,例如《狮子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泰坦尼克号》《泰囧》《流浪地球》等等。

来源:行知探索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