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万达“艺术时光分线放映”扶持的首部作品,18号首映当天,万达为《寻她》安排了超过一半的黄金场次。
10月电影撤档事件频发。
你能想象片子刚上映不到3小时,
主演还在参加首映活动,就被告知撤档吗?
它就是舒淇新片《寻她》。
作为万达“艺术时光分线放映”扶持的首部作品,18号首映当天,万达为《寻她》安排了超过一半的黄金场次。
结果放映3千多场,却只有4千多名观众,均场观众不到2个,最终票房只有18万,分账估计连影院的电费和空调费都不够。
如果说舒淇不到3小时惨败离场令人唏嘘,
那么陈坤的新片《旁观者》更是惨不忍睹!
《旁观者》原定10月25日上映,结果23日预售票房才3.7万,首日排片只有0.3%,明显是扑的节奏,片方只能选择“不战而败”,紧急撤档!
有博主感叹,国产文艺片没有活路,老一辈明星已没有票房号召力。
我觉得不然,这两部电影的失败并不能以偏概全。
票房号召可能有部分因素,关键还得看影片质量,能否让观众买单!
这里举两个做得比较好的例子。
一个是:去年易烊千玺主演的脑瘫题材《小小的我》。
这片在艺术上,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华语电影!
票房上,有易烊千玺为号召,预售就突破7000万,最终拿下7.65亿总票房。
这对于投资约3千万的小成本文艺片,绝对是商业和艺术的双赢。
第二个例子是:
今年国庆档檀健次主演的《震耳欲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聋人诈骗题材故事。
3-5千万的成本,目前票房已破2.4亿,豆瓣评分7.4,是今年国庆档评分最高,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赢家。
虽然严格来说,这部片不属于传统意义的文艺片,但作为现实题材的低成本电影,也具有借鉴意义。
导演和编剧都是新人,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很好开始!
举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老一辈的明星票房号召确实不如新生代。
但新生代只有流量,没有质量也不行。
文艺电影,包括现实题材,虽然注重创作者个人表达,但一定要传达人文价值,引起共鸣!观众才能买单。
再来看舒淇《寻她》,导演陈仕忠作为90后新生代导演,被网友吐槽最多的是:
选择“重男轻女”这种老旧过时的题材,已无法吸引票房主力的Z时代走进影院。
而《旁观者》从2021年杀青,至今辗转四年才宣布上映。
讲述陈坤、王砚辉、刘敏涛饰演的三兄妹重聚老宅的故事,聚焦中国式家庭关系,探讨父子矛盾。
虽然三位主演都是影视圈实力派的扛把子,但从预售票房和相关数据看,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想看指数很低!
只能说这种探讨老一辈亲情关系的文艺电影,照样无法吸引年轻人走进影院。
时代在前进,文艺片的创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做好“作者表达”,还要有“市场意识”;
不要想当然地,尽做些远离“大众情感”,只有自我感动的“伪文艺”!
这样真正的文艺片才有广阔的道路。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
-End-
来源:游戏岛Awb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