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度猛片,内地影迷总算能看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21:51 2

摘要:作为这位美国独立电影领军人物首部登陆内地大银幕的作品,影片不仅集结了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西恩 · 潘、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三位奥斯卡影帝,更以黑色喜剧公路片的外壳,包裹着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

2025 年 10 月,内地院线终于迎来一部让影迷期待已久的重磅作品——保罗 · 托马斯 · 安德森(PTA)的《一战再战》。

作为这位美国独立电影领军人物首部登陆内地大银幕的作品,影片不仅集结了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西恩 · 潘、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三位奥斯卡影帝,更以黑色喜剧公路片的外壳,包裹着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

烂番茄 95% 新鲜度、IMDb 8.3 的高分认证,这部 162 分钟的作品用实力证明了何为 " 年度必看 "。

《一战再战》的故事始于一场横跨 16 年的恩怨纠葛。

主角鲍勃(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 饰)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革命者,如今却落魄潦倒,终日活在草木皆兵的偏执中。

他与世隔绝,唯一的精神支柱是 16 岁的女儿薇拉(蔡斯 · 英菲尼迪 饰),父女俩改名换姓,在一座受庇护城市里过着低调的生活。

鲍勃的过去充满了激进的抗争经历,他曾与同为革命者的帕菲迪娅(缇雅娜 · 泰勒 饰)结为伴侣,两人一起在美墨边境策划过解救非法移民的行动——在一次紧张的爆炸行动中,帕菲迪娅甚至在革命事业的狂热中夹杂着强烈的身体欲望,留下了 " 要作战也要做爱 " 的荒诞片段。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 16 年后被彻底打破。

鲍勃的宿敌,右翼分子洛克乔(西恩 · 潘 饰)突然现身,这位极端排外、坚持白人至上的角色,表面上是执行 " 清缴暴动分子 " 任务的警察,内心却扭曲复杂——他既渴望加入白人至上组织,又对有色人种抱有隐秘的欲望,甚至在被枪口指着时仍会显露生理反应。

更让鲍勃崩溃的是,女儿薇拉突然失踪,只留下线索显示她被昔日的左翼团体 " 法式 75" 成员接走。

为了找回女儿,鲍勃不得不走出隐居生活,重新面对自己过去的激进行为所种下的恶果,一场横跨荒漠的营救之战就此展开。

故事的第一幕便充满张力。

鲍勃得知薇拉的下落后,首先找到了女儿的武术教练 Sensei(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 饰)。

此时的 Sensei 家中收留了大量非法移民,面对即将到来的警察围捕,他一边镇定地安排移民有序撤离,一边向慌乱的鲍勃介绍家人。

鲍勃在 Sensei 家中四处寻找充电插头,想要联系许久未接触的左翼组织,他慌乱的步伐与 Sensei 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手持长镜头的跟拍更是将这种 " 脱轨边缘 " 的紧张感拉满——镜头焦点始终不在鲍勃身上,却让观众清晰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焦虑与曾经革命者的狼狈。

随着剧情推进,故事进入 " 猫鼠游戏 " 的核心阶段。

洛克乔带着高层指令,以 " 追捕恐怖分子 " 为名,对鲍勃和薇拉展开追杀。

这一阶段的高潮,是一场发生在荒漠崎岖山路间的 " 非典型追车戏 "。

不同于传统动作片里明确的你追我赶,这里的几方人马——鲍勃、薇拉、洛克乔的手下,甚至还有不明身份的路人——彼此不清楚对方的阵营,超低机位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仿佛亲身坐在驾驶座上,随着高低起伏的路面不断遭遇 " 视觉盲点 ",配合着不和谐的鼓点配乐,紧张感不再来源于刺激的碰撞,而是 " 下一秒会不会相遇 " 的未知恐惧。

鲍勃在这段路程中数次陷入窘境,比如跳车时因恐惧死死扒拉着车门,与组织对暗号时完全忘记密码被同伴吐槽 " 该好好背《公司手册》",这些细节让这个曾经的 " 炸弹王 " 多了几分喜剧色彩,也让角色更加立体。

影片的第三幕将矛盾推向顶点,三位核心人物——鲍勃、薇拉、洛克乔终于在教堂相遇。

这场审讯戏被设置在密闭的大空间里,以 " 测试结果是否为直线 " 的倒计时作为悬疑点,两人在等待过程中展开多轮心理博弈。

薇拉不再是被动等待救援的女儿,而是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勇气——她直面洛克乔的威胁,点破他不协调的服装背后的自卑,甚至在对话中流露出对 " 自由 " 的独特理解。

随后,场景转移到狭窄的移动车厢内,空间的压缩让两人的对峙更加胶着,洛克乔扭曲的控制欲与薇拉的反抗精神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而鲍勃在此时也终于赶到,他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酗酒吸毒的落魄父亲,而是重新拾起革命者的果敢,与洛克乔展开最终对决。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此处打破了传统正邪对立的框架:鲍勃曾是 " 恐怖分子 ",洛克乔的 " 缉凶 " 任务看似正当,薇拉的介入则让二元对立变成三角关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里挣扎,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当尘埃落定,《一战再战》留给观众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营救故事,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叩问。

影片改编自 1980 年代里根保守政治回潮时期的小说,却精准击中了当下美国的政治痛点——极化的政治立场、常态化的恐惧、种族矛盾与性别议题的交织。

PTA 没有简单地 " 各打五十大板 ",而是用黑色幽默拆解着极左与极右的荒谬:极右团体对 " 圣诞快乐 " 的偏执强调,对应着现实中保守势力对 " 文化入侵 " 的焦虑;左翼革命组织看似追求自由平等,却也存在内部的意志不坚定与形式主义,比如用低俗笑话作为联络暗号的设定。

更值得深思的是影片对 " 自由 " 的探讨。

鲍勃那代人用激进的暴力抗争追求自由,最终却活在恐惧与悔恨中;帕菲迪娅为了生存妥协,成为了曾经反对的 " 叛徒 ";而薇拉则给出了新的答案——她所说的 " 自由就是不害怕 ",不是对暴力的崇拜,而是直面困境的勇气。

这种代际间的观念碰撞,让影片超越了政治讽刺的层面,成为一场关于人性与选择的对话。

当然,影片并非完美无缺。

对极右的刻画仍停留在 " 种族纯洁性 " 的单一维度,未能展现其当代更复杂的表现形式;意识形态的表达有时略显空洞,结尾回归 " 家庭解决一切 " 的叙事,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难免显得理想化。

但这些瑕疵不足以掩盖影片的光芒—— PTA 用顶级的视听语言,将严肃的议题包裹在精彩的类型片框架里,让观众在爆笑与紧张之余,仍能感受到电影作为 " 第七艺术 " 的力量。

在当下模板化叙事泛滥的电影市场,《一战再战》的出现犹如一道清流。

它证明了电影可以不只是消遣,也能成为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人物可以不只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 " 具体的人 "。

正如 PTA 在采访中所说:" 电影对我来说,从来都是私人的。

" 这种对创作的真诚,让《一战再战》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影评人电影,更是一部能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毕竟,关于爱、勇气与选择的思考,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