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这位美国独立电影领军人物首部登陆内地大银幕的作品,影片不仅集结了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西恩 · 潘、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三位奥斯卡影帝,更以黑色喜剧公路片的外壳,包裹着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
2025 年 10 月,内地院线终于迎来一部让影迷期待已久的重磅作品——保罗 · 托马斯 · 安德森(PTA)的《一战再战》。
烂番茄 95% 新鲜度、IMDb 8.3 的高分认证,这部 162 分钟的作品用实力证明了何为 " 年度必看 "。
《一战再战》的故事始于一场横跨 16 年的恩怨纠葛。
主角鲍勃(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 饰)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革命者,如今却落魄潦倒,终日活在草木皆兵的偏执中。
鲍勃的过去充满了激进的抗争经历,他曾与同为革命者的帕菲迪娅(缇雅娜 · 泰勒 饰)结为伴侣,两人一起在美墨边境策划过解救非法移民的行动——在一次紧张的爆炸行动中,帕菲迪娅甚至在革命事业的狂热中夹杂着强烈的身体欲望,留下了 " 要作战也要做爱 " 的荒诞片段。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 16 年后被彻底打破。
更让鲍勃崩溃的是,女儿薇拉突然失踪,只留下线索显示她被昔日的左翼团体 " 法式 75" 成员接走。
为了找回女儿,鲍勃不得不走出隐居生活,重新面对自己过去的激进行为所种下的恶果,一场横跨荒漠的营救之战就此展开。
故事的第一幕便充满张力。
鲍勃得知薇拉的下落后,首先找到了女儿的武术教练 Sensei(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 饰)。
鲍勃在 Sensei 家中四处寻找充电插头,想要联系许久未接触的左翼组织,他慌乱的步伐与 Sensei 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手持长镜头的跟拍更是将这种 " 脱轨边缘 " 的紧张感拉满——镜头焦点始终不在鲍勃身上,却让观众清晰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焦虑与曾经革命者的狼狈。
随着剧情推进,故事进入 " 猫鼠游戏 " 的核心阶段。
这一阶段的高潮,是一场发生在荒漠崎岖山路间的 " 非典型追车戏 "。
不同于传统动作片里明确的你追我赶,这里的几方人马——鲍勃、薇拉、洛克乔的手下,甚至还有不明身份的路人——彼此不清楚对方的阵营,超低机位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仿佛亲身坐在驾驶座上,随着高低起伏的路面不断遭遇 " 视觉盲点 ",配合着不和谐的鼓点配乐,紧张感不再来源于刺激的碰撞,而是 " 下一秒会不会相遇 " 的未知恐惧。
影片的第三幕将矛盾推向顶点,三位核心人物——鲍勃、薇拉、洛克乔终于在教堂相遇。
这场审讯戏被设置在密闭的大空间里,以 " 测试结果是否为直线 " 的倒计时作为悬疑点,两人在等待过程中展开多轮心理博弈。
薇拉不再是被动等待救援的女儿,而是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勇气——她直面洛克乔的威胁,点破他不协调的服装背后的自卑,甚至在对话中流露出对 " 自由 " 的独特理解。
而鲍勃在此时也终于赶到,他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酗酒吸毒的落魄父亲,而是重新拾起革命者的果敢,与洛克乔展开最终对决。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此处打破了传统正邪对立的框架:鲍勃曾是 " 恐怖分子 ",洛克乔的 " 缉凶 " 任务看似正当,薇拉的介入则让二元对立变成三角关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里挣扎,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当尘埃落定,《一战再战》留给观众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营救故事,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叩问。
影片改编自 1980 年代里根保守政治回潮时期的小说,却精准击中了当下美国的政治痛点——极化的政治立场、常态化的恐惧、种族矛盾与性别议题的交织。
更值得深思的是影片对 " 自由 " 的探讨。
鲍勃那代人用激进的暴力抗争追求自由,最终却活在恐惧与悔恨中;帕菲迪娅为了生存妥协,成为了曾经反对的 " 叛徒 ";而薇拉则给出了新的答案——她所说的 " 自由就是不害怕 ",不是对暴力的崇拜,而是直面困境的勇气。
当然,影片并非完美无缺。
对极右的刻画仍停留在 " 种族纯洁性 " 的单一维度,未能展现其当代更复杂的表现形式;意识形态的表达有时略显空洞,结尾回归 " 家庭解决一切 " 的叙事,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难免显得理想化。
但这些瑕疵不足以掩盖影片的光芒—— PTA 用顶级的视听语言,将严肃的议题包裹在精彩的类型片框架里,让观众在爆笑与紧张之余,仍能感受到电影作为 " 第七艺术 " 的力量。
在当下模板化叙事泛滥的电影市场,《一战再战》的出现犹如一道清流。
正如 PTA 在采访中所说:" 电影对我来说,从来都是私人的。
" 这种对创作的真诚,让《一战再战》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影评人电影,更是一部能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毕竟,关于爱、勇气与选择的思考,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