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期正式结束了,总票房也超过了18亿,虽然比去年要高一些,但是却给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的感觉。
国庆档期正式结束了,总票房也超过了18亿,虽然比去年要高一些,但是却给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的感觉。
别的不说了,就跟暑期档比一下吧。
暑假档诞生了一部30亿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一部17亿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还有一部12亿的港片《捕风追影》。
但是到了国庆档期,最高的票房只有6亿,还是《志愿军3》,连暑假的零头都比不上了。
看一下这一部作品前作的票房吧。
第一部8.6亿,第二部最高(12亿),第三部直接打了对折了,陈凯歌遭遇“滑铁卢”。
更不要说和两部电影加起来100亿的《长津湖》相比了,同样是主旋律题材,《志愿军3》到底输在了哪里呢,陈凯歌真的不行了吗?
个人觉得,这一部电影扑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取决于电影的品质,其实整部《志愿军》的口碑,是比不上同类型的《长津湖》的,评分都集中在7分左右。
陈凯歌和张艺谋这类第五代导演,如今的口碑仍旧是争议声一片,他们的作品可以轻松上及格线,但很难达到8分以上的优秀了。
整个系列中,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文戏较少,从头打到尾,大家也觉得很过瘾。
到了第三部,感觉导演已经“押完宝”了,开始又是冗长的文戏了,因此,很多人觉得很没有意思。
但无论如何,陈凯歌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第二个原因,笔者觉得是现在的大环境和以前不能相比了。
对比一下《长津湖》《战狼》等主旋律电影霸榜的那几年,很多人还是很喜欢主旋律的。两部电影都上了57亿,位列第二和第三。
但慢慢的,大家对于这样的电影已经有了审美疲劳了,特别是换汤不换药的叙事,已经很难让人有走进电影院的冲动了。
唯有真正接地气,能够打动人的故事,才能够吸引观众。
《志愿军》系列是三部电影一起拍摄的,据悉成本也上10亿了,三部电影分开上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成本。
不过,这样的套拍方式,之前《长津湖》已经用的够多了,观众们的新鲜感也大打折扣,同时,陈凯歌为了捧儿子,给陈飞宇安排的高光戏份很多,也有点“夹带私货”的嫌疑。
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是“志愿军还是陈家军啊?”
其实这也不例外了,记得陈凯歌曾经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时候也是安排了陈飞宇的高光戏份,但是全程都被刘昊然“压着打”。
《少年时代》更是以陈飞宇为主角(还没播),陈凯歌是真的疼儿子啊,但是“揠苗助长”确实有点不妥。
从12亿跌到6亿,陈凯歌给大家“上了一课”啊。
来源:SUM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