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震耳欲聋》陷“原型”争议,手语律师唐帅维权控诉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22:06 2

摘要:电影《震耳欲聋》于2025年10月4日全国上映,该片是国内首部聚焦聋人群体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讲述出身聋人家庭的CODA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被卷入聋人定制房产骗局后,在利益诱惑与良知觉醒间挣扎破局的故事。

电影《震耳欲聋》于2025年10月4日全国上映,该片是国内首部聚焦聋人群体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讲述出身聋人家庭的CODA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被卷入聋人定制房产骗局后,在利益诱惑与良知觉醒间挣扎破局的故事。

然而,10月7日凌晨,手语律师唐帅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控诉其个人经历被电影《震耳欲聋》未经许可使用。他在视频中表示,曾与该片出品方之一的天津联瑞影业有限公司签署过改编授权协议,但因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双方协商终止合同,唐帅为此支付了较高数额的违约金

他指出,在合同解除后,相关公司却转向另一位律师张琪,宣称影片的故事原型来源于后者。而此前电影宣传中提到的“一位不事张扬的律师,代理了一起为聋人长者追回房产的案件”,似乎成为了这场争议的导火索。

01 合同纠纷:从授权到解约

唐帅与联瑞影业的合作始于2022年1月27日,当时双方签订了一份影视作品改编授权合同。根据协议,唐帅向该公司提供了个人经历和诸多聋人案件的细节

在授权合同存续期内,联瑞于2024年9月将剧本提交给有关部门备案。

合作过程中,唐帅认为双方“不合适”,经过友好协商,他以高出违约金几倍的赔偿金为代价退出该项目。2024年11月23日,双方签订终止授权合同,唐帅之前提供的人物成长经历和素材按规定不能再使用。

就在解约同一时期,网络上开始出现律师张琪的有关报道,随后张琪被宣传为《震耳欲聋》男主角“李淇的原型”。

02 电影与现实:三个质疑

在观看电影后,唐帅提出了三个核心质疑,直指电影内容与所谓“原型”之间的不一致。

男主角是能与聋人无障碍沟通的手语律师,但张琪并不精通手语。这一基本能力的差异,让人难以相信张琪是电影角色的真正原型。

电影主线故事表面是“房屋诈骗案”,实则是围绕“庞氏骗局”展开。而“庞氏骗局”正是唐帅曾经处理过的典型案件。

2018年,唐帅曾协助处理一起涉及全国20多个省、上万名聋哑人的“庞氏骗局”案件,涉案资金上亿元。当时,近300名来自各地的聋哑人代表聚集到重庆寻求他的帮助。

片方宣传的中国有“20个手语律师”,唐帅认为这似乎是别有用心,目的可能是为了与他的经历进行切割,并涉及虚假宣传。

03 唐帅: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

要理解这场争议的本质,需要认识唐帅究竟是谁。

1985年出生于重庆的唐帅,父母都是聋哑人。4岁那年,他目睹父亲因急性阑尾炎在急诊室里痛得满头大汗,却因无法与医生沟通而迟迟无法诊疗。

这次经历让年幼的唐帅下定决心学习手语。

他不仅学会了标准手语,还掌握了多种方言手语。2006年,他正式以手语翻译身份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办理聋人案件。

在协助警方办案的过程中,唐帅发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在涉及聋哑人的刑事案件中,真正的审判者不是法官,不是律师,也不是检察官,是手语翻译人员”。

他曾见过一份笔录上写着“我承认盗窃”,而同步录像里聋人激烈的手语却分明在表达“我没偷”。

这种错位让唐帅深感震惊,2012年他通过自学和成人高考,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专职律师。

他创办的律所还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开设“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更多懂手语的法律人才。

04 维权动机:为何发声?

唐帅决定维权,并非出于个人名利。

他曾表示,如果电影能真实呈现聋人群体的生活和困境,他原本准备咽下这口气。但在看过电影后,完全商业化的表达、资本借聋人题材圈钱,让他如鲠在喉。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电影中的手语表达存在多处错误。对他而言,“聋人不应该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这位曾因处理聋人案件而患上重度抑郁症,甚至产生自残行为的律师,如今又要面对新的战场。

05 维权前景:不容乐观

倘若情况属实,那唐帅的维权之路可能充满荆棘。

引入张琪的中间人张玉霞律师在社交平台发声:“我觉得在手语律师领域的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有点碰瓷唐帅律师”。她表示并不知道片方跟唐帅律师签订过合同。

她希望双方能和解,但如果无法和解,“我支持唐律师,真正做事情的人需要被支持”。但同时,她也坦言唐帅的维权可能没那么容易。

片方在剧本层面做了很多有意切割,如调整主角生活的小区和父母工作。以及“部分取材自张琪律师”的表述让人物原型的认定充满不确定性。

截至发稿,电影《震耳欲聋》的豆瓣评分为7.5分,而唐帅的维权视频已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对此,你怎么看?

素材来源于网络

来源:岑点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