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功夫电影中向来是南拳压制北腿,北派功夫真的很…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22:22 2

摘要:为什么很多电影中向来都是南拳压制北腿?例如《师父》、《叶问》以及早期黄飞鸿的系列电影,北拳师一般都是作为反派出现,然后被咏春一顿暴打。叶问里面北拳师金山找,被叶问打了一顿后居然还喊了句北拳输给南拳了。

为什么很多电影中向来都是南拳压制北腿?例如《师父》、《叶问》以及早期黄飞鸿的系列电影,北拳师一般都是作为反派出现,然后被咏春一顿暴打。叶问里面北拳师金山找,被叶问打了一顿后居然还喊了句北拳输给南拳了。

这些功夫片中的北拳师父大多长相粗鲁、举止野蛮,刚出场时还能虐上几个菜鸟,但到了后面一定会被长相儒雅、行为得体的南拳师父暴打。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是因为背后资本的取向。就像功守道电影马云暴揍各路高手,谁投资的谁就厉害。

但事实如果去除电影的戏剧化渲染,从真实的武术史维度来看,这种南强北弱的设定非常不合理。因为南北武术体系从诞生之初就面对着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假想敌。北方自古是骑兵纵横的战场,而北派武师的第一假想敌是手持长枪、身披重甲的骑兵。面对一个骑在马上总高超过四米浑身铁甲的敌人,拳脚击打就如同蚂蚁去绊倒大象。

北派功夫的核心思路是破甲与击倒以及攻击无防护的头部与下盘,或者是融入清代善扑营和蒙古跤的摔跤技巧,能将全身重甲的敌人惯倒在地才是战场上的生存之道。

北派功夫从设计上必须考虑如何在开阔地带应对装甲长兵器和集团作战,可以说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包括很多北方人小时候冬天打架也都是摔跤和打头,因为身上穿的棉衣太厚,内衣、毛衣、外套、羽绒服这一套下来虽然比不上真正的铠甲,但是拳脚打身上一点用没有。

武术史有个小窍门,分辨一个拳种厉害不厉害就看他在旧时代运河沿线有没有传播。因为古代沿着运河催生了两个极度依赖武术的行业:一是保镖护院的镖行,二是保卫漕运的漕帮。运河一带是真刀真枪,事关生死财富的所在,一门拳法如果不实用根本无法在这一代立足。

而南派功夫本质上是立足于市井的民间自卫术。南方地形很多水网与丘陵,战斗大多是发生在街巷擂台之上。南派武师的对手很少是重甲士兵,更多的是手持短兵器的海盗流寇。或者个人仇家。因为岭南气候炎热,对手穿的衣服也单薄,如果是一身盔甲在身,估计还没开打就已经热死了。

就像南派拳法快拳攻击目标胸腹要害,北派拳没有这样的招式,首先是破不了对面防御,其次身上的厚衣服也打不出雨点般的拳速。北方拳以崩弹挤靠为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派形意拳的崩拳,它不是直直的一拳打出,而是集全身之力于一点,由后脚蹬地,力传于腰催于肩贯于肘,达于拳如箭射出,这感觉不是打人而是撞人。

简单说就是南拳的技法多样,讲究发力的同时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北拳大开大合,多以砸崩捶等重击为主,讲究一招制敌。北拳与南拳因为应对不同假想敌,所点的技能树不同,其实没有高下之分。

一些电影中为了让咏春八斩刀取胜,特意将战斗安排在小巷子,让北方的长兵器抡不起来,这当然是一种戏剧化的作弊。如果放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一位南拳宗师想要横扫天津,北派武术界几乎是天方夜谭。而假如所有武术真的要按实战来排名次,第一梯队永远是长器械类和摔跤,因为这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作战要求,是几千年人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来源:懒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