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上午,电影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庄君老师莅临白云书院,作“中国电影120年与东北”主题讲座,共有百余名读者参加。
中国电影120年与东北
庄君
9月6日上午,电影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庄君老师莅临白云书院,作“中国电影120年与东北”主题讲座,共有百余名读者参加。
庄老师解读了中国电影120年的演进过程,并重点解析了在此期间东北地区电影发展与全国电影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中国电影始于1896年,经历了中国电影的奠基——“影戏”、30年代电影、战时与战后电影、“十七年”中国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九十年代电影体制改革和商业片探索、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九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其中,初期的“影戏”是中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形式;30年代电影时期,随着时代变革,电影风格体现出现实主义与左翼思想倾向,不断探索有声电影艺术规律;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发展时期,体现出电影整体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主流价值与多元表达并重、坚定文化自信并提升国际影响。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尤其是大连,也随着全国电影的发展表现出其地域特色。作为在东北出生的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二三十年代,迎来了第一次商业浪潮及艺术探索;抗战时期,大连地区即使在“满影”统治下仍然在播放进步电影;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桥》;八九十年代,随着电影厂革新与影视机构探索,电影发展尝试商业化转变;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以自身独特的地位、价值参与着全国电影业的发展。
讲座中,庄老师列举各个时期的电影代表作,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为听众开拓影视视野、提升艺术鉴赏力。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