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秒,你还在现实的影院,下一秒你已站在李白身旁。在电影周特别设置的未来影院,虚拟现实电影《长安三万里》带来一场互动旅程,观众戴上VR设备,就能“一秒穿越”到盛唐长安。从观看电影到体验电影,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吸引年轻人。
在本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上,多场论坛、沙龙聚焦“科技”话题,“电影+科技”成为焦点。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中国影视产业正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上一秒,你还在现实的影院,下一秒你已站在李白身旁。在电影周特别设置的未来影院,虚拟现实电影《长安三万里》带来一场互动旅程,观众戴上VR设备,就能“一秒穿越”到盛唐长安。从观看电影到体验电影,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吸引年轻人。
观众 解先生:它所有的画面都是朝你涌过来,你自己可以去选择去看这部分的东西,它这点是不太一样的。
观众 王先生:更加虚幻、场景内容更美好,效果和科技感比较强,互动性也比较强。
电影不再是一块被动观看的银幕,而是可以进入、可以互动的世界。在未来影院空间里,体验者能在11部不同风格的VR作品中开启沉浸之旅。
四川物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梁:我们就把其中很精华的一部分拿到了电影周上,让大家更能够了解熊猫的文化。
杭州吾知混合现实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依白:把“科技+文化”这样一个新的消费模式、业态、新的场景带到全国各地。
新奇的体验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年3月,国家电影局首次将VR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预计到2025年,全球VR大空间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2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预计将超过40%。
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副教授 万波:从观看电影到体验电影这个核心的转变,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创作手段的突破,要求我们传统的电影人,要在这个里面适应新的媒介,找到新的创作方式,去产出更多优质的内容。
日本导演 山下敦弘:VR等电影的表现技术,我觉得很厉害。新技术的变更也会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新作品,我觉得很有趣。
科技+,改变观影端,也改变制作端。在横店,最新一代的水下特效摄影棚,可以模拟超百种浪潮效果;在德清的虚拟影视基地,借助一块特殊的LED大屏和AI技术,过去耗资巨大的战争场面可以实现分钟级切换。与此同时,大模型也在创作端为即时的互动剧情注入动力,在杭州临平,这家企业研发的虚拟现实电影《司天勇士》正式落地,探索推出行走版、坐观版等适应不同观影体验的版本,观众的不同选择将触发不同的结局。
观众 吴思源:人物会跟我有些互动,我觉得这个就比较新奇,比较好玩。
杭州垂云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密波:我们还在尝试,比方说用AI来决定这个剧情的一个不同的分叉,通过触动不同的机关,让这个剧情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
电影周上,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回顾电影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催生了全新的艺术语言,今天,“电影+科技”的新浪潮,也在定义着下一个未来。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赵瑜:科技也给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非常多的一种可能性,我们以往敢想却不能做的事情,变成了真正落地的产业现实,赋能浙江电影和我们中国的电影走得更稳和更远。
来源: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