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2025暑期档电影推荐,一部比一部上头,你看过几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7:12 2

摘要:2025年暑期档已经落下帷幕,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这一档期总票房119.66亿元,观影人次3.21亿。

2025年暑期档已经落下帷幕,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这一档期总票房119.66亿元,观影人次3.21亿。

老实讲,这个票房数字单看不算差,但对比2023年暑期档超200亿元的成绩,就能清晰发现市场规模仍停留在低位。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档期满是矛盾感,既有6部影片拿到豆瓣8.0分以上的高分,创下近年口碑新高,可6月票房却仅有19.07亿元,成了十年同期最低。

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关键角度,聊聊这个暑期档里的那些事儿。

先说那些靠好故事逆袭的电影,最典型的就是《南京照相馆》。

这部片子原本是今年“抗日三连”里最没存在感的,上映前的票房预测才12亿元,谁能想到暑期档结束时,它已经拿下了29亿元票房。

它的成功,其实占了几个重要因素。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原本备受关注的《731》没能如期上映,《南京照相馆》刚好填补了观众对这类题材的需求空白。

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没有用宏大的口号去说教,而是用克制的拍摄手法还原历史细节,制作上也足够精良,经得起观众细细审视。

说实话,现在观众买票越来越理性,那些只有空洞视效、没有扎实叙事的片子,早就打动不了人了。

我看猫眼的观众画像时发现,《南京照相馆》的40岁以上观众占比不低,这也印证了现在中年人已经成了观影主力,对他们来说,能在影院里拥有两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再看到一部能引发共鸣的好片子,确实是件难得的事。

和《南京照相馆》一样让人意外的还有《戏台》。

这部由陈佩斯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他自己的同名话剧,上映前预售才26万元,很多人都觉得它很难火。

本来想,71岁的陈佩斯带一部偏传统的话剧改编电影,可能会刻意迎合年轻观众,但后来发现,它根本没走这条路,就专注于“老派”的叙事,扎扎实实地讲好一个故事,还融入了戏曲元素。

结果呢?40岁以上观众占比高达51.7%,最终票房超过4亿元。

对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亮眼了。

这也说明,电影市场不是只有年轻观众这一个群体,细分市场里藏着不少潜力,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沉下心去挖掘。

好故事能撑起真人电影,国产动画在这个暑期档也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浪浪山小妖怪》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它直接创下了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

这部片子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塑造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角”,而是把目光放在了一群被边缘化的小妖怪身上。

这些小妖怪努力生活却常遇挫折的样子,让很多观众找到了代入感,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画面上,它还把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和电影镜头的光影结合起来,形成了很特别的东方风格。

更值得说的是它的衍生品,片方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和30多家知名品牌合作,推出了800多款周边,从毛绒玩具到文创产品都有。

上映当天,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的周边销售额就超过700万元,美罗城那家动漫主题影院的周边销量,更是达到了周末同期的4倍。

很显然,动画电影的价值早就不局限于票房,衍生品这条线走通了,能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收入可能。

另一部动画《罗小黑战记2》也值得一提。

作为原创IP的续作,它面临的难度不小,既要满足老粉丝的情怀,又不能让新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这部片子在剧本阶段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降低了新观众的观影门槛,同时又通过新的角色设计延伸了IP的世界观。

最终它拿下了4.5亿元票房,超过了前作。

说实话,现在很多IP续作都只顾着快速圈钱,能像《罗小黑战记2》这样,用“单元剧+大电影”的形式慢慢打磨IP生命力的,真的不多。

这也给国产原创IP提了个醒:想要走得远,不能只看眼前的票房,还要学会长期经营。

有成功的案例,自然也有走不通老套路的片子。

今年暑期档里,不少电影还抱着过去的“爆款公式”不放,结果却栽了跟头。

比如《酱园弄·悬案》,有陈可辛执导,还有章子怡等全明星阵容,营销时主打女性主义和女性互助,听起来很有话题性。

可片子本身的内核太弱,内容空洞,被观众吐槽是“PPT式说教”,最后票房才3.75亿元。

还有《恶意》,聚焦网络舆论话题,也讲女性群像,但既没深挖“舆论暴力”滋生的原因,也没把女性角色的复杂性表现出来,票房也只有2.53亿元。

如此看来,现在的观众早就不吃“议题先行”那一套了,光有热门话题,没有扎实的内容支撑,根本留不住人。

更让人无奈的是点映和调档的乱象。

点映本来是用来测试市场反应、优化宣传策略的工具,可现在很多片方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

《人生会议》点映效果不好,就紧急撤档,3天后又匆匆复档,最终票房只有551万元,惨淡收场。

《无名之辈2》的点映也没起到任何正面作用,上座率和口碑都不行,反而让影院失去了信心,排片率直接减半,最后票房才5191万元。

调档的情况也一样,《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双双提档,还加了点映,陈佩斯的《戏台》只能被迫延后上映。

《东极岛》倒是没点映也没提档,上映当天排片率高达33.8%,可因为历史观不明确、节奏失控,口碑很快崩了,上座率和排片率一路下跌,现在票房也只有3.85亿元。

并非明智之举啊,片方频繁调档,打乱的不只是自己的宣传节奏,挤压了其他片子的排片空间,更让观众慢慢失去了对电影的信任,在大家的认知里,频繁调档往往意味着片子在躲避同档期的竞争对手。

2025年暑期档看到最后,其实能总结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电影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本身。

《南京照相馆》用真诚的历史叙事打动观众,《浪浪山小妖怪》靠有共鸣的角色和用心的衍生品打开市场,《捕风追影》以扎实的动作戏和不“降智”的剧情逆袭,这些成功案例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

反过来,那些靠话题营销、依赖档期红利的片子,终究没能走得远。

毫无疑问,这个暑期档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与其在营销和档期上费尽心机,不如沉下心来打磨内容。

毕竟,观众的判断越来越理性,只有真正尊重观众、尊重艺术的作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