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这片子在内地一亮相,就遭遇了“开门凉”——首日票房仅排第七,完全被成龙大哥的《捕风追影》压得喘不过气。别说热度了,连点水花都没怎么溅起来。
文|娱评影评剧评全栈
《蛟龙行动》特别版,可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这片子在内地一亮相,就遭遇了“开门凉”——首日票房仅排第七,完全被成龙大哥的《捕风追影》压得喘不过气。别说热度了,连点水花都没怎么溅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扑,直接让《蛟龙行动》的二次重映彻底哑火。目前预估总亏损将超过8.5亿,暂列2025年度票房惨案第一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博纳影业今年主控的大项目,老板于冬这次真是亏到怀疑人生。你说奇怪不奇怪,一向靠主旋律红利混得风生水起的于冬,这次怎么就栽得这么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至8月31日晚六点多,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收119.6亿,比去年微涨3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在暑期档前三的分别是《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和成龙的《捕风追影》。全年累计票房目前是392.6亿,就指着国庆档再冲一波——如果《731》能稳住,全年突破500亿大关还是有希望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度票房前三现在分别是:《哪吒2》154.46亿、《唐探1900》36.12亿、《南京照相馆》28.9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要说“亏钱榜”,那《蛟龙行动》绝对是“断层第一”。
不算流媒体收入,目前今年院线电影亏损前四名是这样的:
徐克执导、肖战挑大梁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成本5亿,内地票房6.89亿,片方实际分账2.4亿,净亏2.6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管虎和费振翔联手、朱一龙主演的《东极岛》,成本5.7亿,总票房3.83亿,片方到手1.28亿,净亏4.42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尔善导演,于适、那尔那茜主演的《封神第二部》,成本8-10亿之间,票房12.38亿,分账约4.3亿,亏损约3.7亿至5.7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林超贤导演,黄轩、于适、张涵予坐镇的《蛟龙行动》,光制作成本就报8.96亿,加上二次剪辑、补拍和宣发,总成本冲上10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节第一次上映票房仅3.93亿,原本指望特别版能挽回一点局面,结果8月30日上映首日票房才570万,第二天直接掉到330万……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也就在3500万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次上映总票房加起来4.28亿,片方分账1.45亿,净亏损高达8.55亿——成为目前2025年度亏得最惨的电影。
说白了,博纳这次的钱基本算是打水漂了。于冬这次是真金白银自己掏的腰包,毕竟博纳不是中影、华夏那种国企央企,亏了也没地方申请补贴,只能自己硬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一次《蛟龙行动》上映时排片低迷、上座率不及格,于冬还硬着头皮不撤档,甚至跑去硬刚豆瓣的“黑水军”。他是真急眼了——投了十个亿的顶级工业大片,怎么就没人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现实没给他挣扎的机会。春节档撑不下去只好撤档,这次重剪再上,观众依然不买账。
《蛟龙行动》不是普通类型片,它是实打实的中国电影工业级项目,和《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一样,都属于超高投资。钱主要烧在三个方面:
第一,1:1 实造潜艇。 导演林超贤在采访中说过,“龙鲸号”潜艇的建造几乎相当于一次科研工程。这艘潜艇全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和真潜艇尺寸完全一致,就是个能下水能拍摄的钢铁巨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水下特效贵到离谱。 当前影视工业中最烧钱的就是水下特效。卡梅隆拍《阿凡达2》用了3.5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一大部分正是花在水下场景。《东极岛》很多成本也在水下。《蛟龙行动》光海底美术团队就有近200人,全剧组最高峰时超过1300人。你如果去影院看过,应该能感受到——这片从质感上看,是瞄准国际市场的中国潜艇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就是重映啦。48帧高帧率重制水下战斗画面,优化昏暗场景亮度及杜比全景声,在各方面林林总总投入3000万用于重制上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一,剧情缺乏真实事件支撑。 于冬和博纳以往主旋律为什么能成?因为它们大多基于真实事件:
· 《中国医生》← 疫情真实背景
· 《中国机长》← 川航迫降事件
· 《烈火英雄》←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
· 《红海行动》← 也门撤侨
· 《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惨案
· 《长津湖》《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役
而《蛟龙行动》是虚构的潜艇大战,敌方是谁没说清楚、事件也无原型参考。很多观众看完直呼“太假”“像科幻片”,难以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二,“主旋律反噬”现象爆发。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面,到处都是调侃吴京的内容。“坦克没后视镜”“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中国护照就是通行证”……甚至连胡锡进都出来说,吴京戏路被“爱国英雄”定型是有风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蛟龙行动》上映期间,正好碰上演员王星在泰缅边境失联的新闻。不少网友跑去吴京微博下喊:“赶紧拍《战狼3》去救人!”这种调侃其实是一种情绪反弹——大家对过度主旋律开始感到疲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于冬不能永远指望同一批观众反复吃同一套,就像天天让你吃红烧肉,你也得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三,宣发失误 + 剧情本身不够硬。 这片子上来就搞“防泄密”式宣传,结果很多网友反而调侃:“不敢看,怕泄密”,和《浪浪山小妖怪》当初的“卖惨营销”翻车很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关键的是,电影本身质量并没达到林超贤前作《红海行动》的高度。剧情被批生硬,张涵予那段口琴戏被吐槽“自我感动”,蒋璐霞的女兵线大量删减导致人物立不住……很多人评价是:林超贤只顾场面,丢了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版上映后,豆瓣评分仍卡在6.2分。口碑拉不动,票房自然也没奇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蛟龙行动》的惨败,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失败。它更像一个信号:观众对传统主大片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了,尤其是缺乏真实感与剧情支撑的“空大型项目”,暑假档《东极岛》扑街就是因为这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冬和博纳曾经靠主旋律称霸票房,但这次,他们明显撞上了天花板。高投资+高技术+高期待,如果没有匹配的叙事真实感和艺术完成度,市场就会教你做人,直接让你扑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也别觉得于冬就此收手。听说博纳接下来的《四渡》《克什米尔公主号》已经进入后期了——还是主旋律,还是大投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质量能跟上,或许那些暂时“走散”的观众,可能还会回来看,吧。不过不管以后怎么样,今年《蛟龙行动》年度亏损最惨肯定是跑不了咯。
来源: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