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史文帜接到任务,要求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拍成电影。三天后,他便带领摄制组赶到狼牙山,用近一个月时间走访当地老乡,了解情况,登上战斗现场感受,听着老乡讲述,剧组成员常常感动落泪。
老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于1958年上映 。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史文帜接到任务,要求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拍成电影。三天后,他便带领摄制组赶到狼牙山,用近一个月时间走访当地老乡,了解情况,登上战斗现场感受,听着老乡讲述,剧组成员常常感动落泪。
最初的剧本不够贴近实际,未从人物性格出发去写。六班班长马宝玉的扮演者李长华参与了部分编剧工作,他曾在五壮士连生活过,有一定了解,于是他与导演、副导演一起对剧本进行修改。
当时正逢困难时期,拍摄条件极为艰苦。摄制组人手一根扁担,挑着服装、道具和灯具电缆,每天步行往返三十多里山路。他们饿了就啃饼干,困了就坐地上打盹。为防止感冒影响拍摄进度,演员每天都要吃一种苏联制的药片盖克斯。由于剧组人员全是军人,拍摄中不少道具都是真家伙,使用真枪实弹,让场面更加真实、悲壮。
当年五名八路军战士跳崖时都不过20多岁,所以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就成了挑选演员的重要参考。五位主演被称为“三个老八路、两个小解放”组合,其中20岁的霍德集刚从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出演了胡福才一角。
拍摄战士们跳崖的那场戏时,对于用近景还是远景,以及采用什么姿势等问题,剧组都反复推敲。霍德集多年后回忆,当时他们是带着激情表演的,影片拍摄完成后,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剧组以“要以五壮士的革命精神拍好《狼牙山五壮士》”为信念,众志成城,拍摄速度飞快,从开拍到最后剪辑完成,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且得到电影厂领导一致认可,随即公映。影片公映后轰动一时,很多地方连续一年天天上映,却场场爆满,成为激励无数人的经典之作。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