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3天,香港累计票房仅8.7万美元 ,被同期日本动画《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碾压,后者上映17天,累计票房812.4万美元 ,单日票房 39.4万,差距悬殊到让人唏嘘。
2025年的暑期档,国产战争大片《东极岛》收获了票房3.83亿的票房,可当它终于登陆中国香港院线,现实却又给了狠狠一巴掌。
上映3天,香港累计票房仅8.7万美元 ,被同期日本动画《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碾压,后者上映17天,累计票房812.4万美元 ,单日票房 39.4万,差距悬殊到让人唏嘘。
虽然《东极岛》在中国内地也不算火爆,但也收入将近4亿元的票房,取材自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战争场面火爆,是一部具有一定看点的电影作品。
可到了香港,8月30日香港日票房大盘60.8万美元,《东极岛》单日票房2.9万,排第四,连上映66天的《F1:狂飙飞车》都打不过。对比《鬼灭之刃》的39.4万单日票房 ,简直是 “萤火与皓月” 的差距,为啥会这样?
首先是 “题材与受众的错位”,香港观众对 “内地战争叙事” 的共鸣本就弱,《东极岛》里的家国情怀、历史厚重感,在香港市场缺乏土壤。
而《鬼灭之刃》是日本现象级IP,从动画到剧场版,粉丝基础深厚,香港年轻人对 日本动画的热爱,和内地观众追《哪吒》一样狂热,IP情怀直接转化为票房。
其次是 “宣发的天壤之别”,《东极岛》在内地靠 “明星效应” 爆火,但在香港几乎 “零宣传”,香港观众连朱一龙、吴磊等主演或许都未必知晓。
还有 “类型市场的差异”,香港暑期档被好莱坞、日漫、港产文艺片霸占,《东极岛》的 “主旋律战争” 却偏冷门。
香港影院排片倾向 “熟悉的IP”,《鬼灭之刃》这类日漫,早已培养出稳定的观众群体,排片多、上座率高,形成 “良性循环”,而《东极岛》排片少得可怜,观众想看都难找到场次,票房自然上不去。
但这不是 “国产片不行”,而是 “文化市场差异” 的正常结果,《东极岛》香港市场的遇冷,也暴露了国产片 “出国”、“出境” 的难题。
《东极岛》不是刻板的 “主旋律”,而是用真实的人物、震撼的场面,展现 “中国人的血性与柔软”。那些在炮火中坚守的人们,那些为救人质牺牲的瞬间,放在任何文化语境里,都是 “英雄主义” 的动人表达。
对比《鬼灭之刃》的成功,也能给国产片启示:IP打造、跨地区宣发、受众共情,一个都不能少。《流浪地球》系列在海外市场的突破,靠的是 “科幻+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普世价值;《哪吒》的出海,靠的是 “东方神话+情感共鸣”。
未来,国产片要走出去,得找到 “中国故事” 与 “全球观众” 的连接点,用普世情感包裹文化内核,才能让中国香港、海外观众买单,中国故事里的英雄、情怀、温度,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来源:脚踢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