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38天还能逆涨?陈佩斯这电影把影院的‘小心思’全暴露了!”8月31日,本该悄悄下映的《戏台》突然搞出个大动静——排片占比从0.2%涨到0.4%,日票房冲至50万,在开学档一片票房下滑的愁云里,活脱脱上演了一出“老片反杀”的戏码。说真的,这波操作与其说“搞
“上映38天还能逆涨?陈佩斯这电影把影院的‘小心思’全暴露了!”8月31日,本该悄悄下映的《戏台》突然搞出个大动静——排片占比从0.2%涨到0.4%,日票房冲至50万,在开学档一片票房下滑的愁云里,活脱脱上演了一出“老片反杀”的戏码。说真的,这波操作与其说“搞笑”,不如说戳破了当下影院排片的“潜规则”。
先说说《戏台》这一路的“坎坷命”。7月25日上映时,没人把它当“票房黑马”——成本1亿,预期5亿票房,可排片占比最高才14%,刚上映就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好在陈佩斯的铁粉够“硬核”,有人刷最晚场次,有人拉着亲友二刷,硬是把票房一点点扛到了4.02亿。别嫌没到预期,要知道3亿就能回本,现在制片方早赚得盆满钵满,网友们真没必要替它“可惜”。
最戏剧性的还得是8月底这三天。29号那天,排片只剩0.2%,上座率6.7%,日票房25万,明眼人都知道“离下映不远了”;30号排片没变,上座率却猛地飙到11.2%,票房跟着涨到42万,直接碾压同期不少新片;到了31号,影院突然“改口”,把排片提到0.4%,票房顺势冲50万——这哪是“逆生长”,分明是影院被上座率“逼”着改了主意!
有
人说“这排片太幽默”,可细想下全是现实:七夕前后上的新片太拉胯,要么剧情悬浮,要么口碑扑街,观众不买账,影院总不能空着场吧?这时《戏台》的“高上座率”就成了“救命稻草”——哪怕排片少,只要坐得满,影院照样有钱赚。说白了,影院从来不是“讲情怀”的地方,而是“看数据下菜碟”:新片能打就给排片,新片不行,就把橄榄枝抛给有观众买单的老片。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点在于,它戳破了“排片低=电影差”的误区。《戏台》排片一直低迷,不是因为质量不行,而是缺流量明星、缺大场面宣传,可铁粉的支持和稳定的上座率,恰恰证明了“好电影自带续航力”。反观那些靠着营销吹上天的新片,上映没几天就因口碑崩盘被观众抛弃,连排片都守不住——对比之下,《戏台》这0.4%的排片涨幅,更像观众用脚投票给影院的“一巴掌”:别只顾着追新,我们要看的是好看的电影!
不过现在想在影院看《戏台》,得碰运气了——多地影院已经撤了排片,好在片方说不久就会网络上线,没看成的观众不用急。要是实在想冲影院,《南京照相馆》《7天》都值得看,尤其是成龙的《捕风追影》,动作戏依旧够劲。
说到底,《戏台》这波“逆涨”哪是“搞笑”,分明是给电影圈上了一课:流量和排片都是浮云,观众愿意买票、愿意二刷,才是电影最硬的底气。而影院这波“见风使舵”的排片,也算是难得说了回大实话——在票房面前,情怀得让道,数据才是王道。
来源:聪明的葡萄qPV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