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154.46亿元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光线传媒成为今年备受瞩目的电影公司。
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154.46亿元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光线传媒成为今年备受瞩目的电影公司。
8月26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376.71%。
其中,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电影及衍生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该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期内票房的影片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独一无二》等,2024年上映并有部分票房结转到报告期的影片包括《小倩》,截至报告期末总票房约154.63亿元。
此外,光线传媒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已分别于2025年7月18日、8月8日、8月16日上映。
《三国的星空》已定档于10月1日上映。公司尚储备有《“小”人物》《她的小梨涡》等真人电影项目待择机上映。
该公司在推进中的动画项目数量众多,《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等动画电影项目在推进中。
半年报特别提及,公司正处于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的过程中,IP运营业务正在成为公司业绩的新亮点和持续增长点。
公司上半年的衍生品业务主要围绕“哪吒”这一IP展开,覆盖超过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
除了将“哪吒”IP的运营日常化之外,其他如“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的运营工作也已经展开。
在渠道方面,公司已为线上电商渠道的试运营开始筹备工作,首批货品的设计将由内部团队主导,旨在打造标杆产品。
此外,公司多个IP的快闪店目前正在选址及前期筹备中;首家线下品牌旗舰店也预计于明年年内开业。
游戏业务方面,公司已与相关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目前团队规模超过50人,第一款3A游戏已在制作过程中。
但相较于154.46亿元的惊人票房,22.29亿元的净利润,一部150亿元的电影最终收获的净利润看似不高,是否正常?
电影公司发展IP衍生品,是否能平抑爆款电影“青黄不接”的情况?
光线传媒在布局3A动画,目前已经有50人的团队,电影公司做游戏的优劣势在哪里?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于玉金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影视公司都是看似光鲜,但盈收艰难,必须另外开矿。
爆款票房背后有大量渠道分成,以及宣发费用,加上光线还需要重金投入新的影视内容的打磨,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个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也使得其短期内的净利润看似和爆款影视的热度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IP衍生品是影视行业的重要金矿,这已经是行业共识。
但前提是要有持续爆款来驱动、需要不断刷新话题来引爆受众需求。
然而,爆款电影“青黄不接”,就会让IP的存在感变弱,也就很难推动衍生品的销售。
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过程。
以哪吒IP为例,尽管已经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跨界衍生并多点爆发的超级IP。
但还是需要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续作,让这个IP成为光线未来十年乃至更远的现金牛,才有可能保持长青。
至于影视公司做3A游戏,则有点跨界过度。
诚然,50人的团队大小,和是否能制作3A游戏,并没有直接关系,很多资源可以通过引入人才、外包实现。
但关键是游戏体验上的创新,在制造视觉奇观的同时,更要有让人耳目一新且常玩常新的玩法驱动。
电影公司在视效上有天然优势,但在玩家心理把握上就缺少经验积累。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书乐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