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管虎,拿下开罗终身成就奖,成中国导演第一人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28 06:15 1

摘要:开罗电影节,含金量十足,把最高荣誉“金字塔荣誉奖”给了个中国导演,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58岁拿“终身成就奖”,管虎却说这是“新起点”,这巴掌到底打醒了谁?

说实话,看到管虎拿奖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祝贺,而是一种荒诞感。

开罗电影节,含金量十足,把最高荣誉“金字塔荣誉奖”给了个中国导演,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可这个奖,叫“终身成就奖”。

这两个字,听着就像是盖棺定论,是颁给一位功成名就、准备退隐江湖的大师的。

但管虎怎么说的?他说,这是他的新起点。

一个58岁的人,把别人职业生涯的终点,当成了自己的起跑线。

这背后藏着的,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仍在熊熊燃烧的创作欲,一种对平庸和“躺平”的悍然不屑。

这就让这个奖变得格外有意思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多人未老先衰的暮气。

管虎的这份“不认命”,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较真”,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

圈内流传着张颂文那个段子,现在听来,一点都不好笑,反而让人脊背发凉。

拍戏中途,管虎突然喊停,把张颂文叫进一个单独的房间。

当时张颂文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演砸了,准备收拾东西回北京。

这是一个成熟演员面对一个顶级导演时,最真实的恐惧。

结果,管虎开口,说的却是那撮粘在张颂文脸上的假胡子。他觉得太假了,质感不对,不符合人物所处的年代和状态。

全剧组停工,就为了一撮胡子。

道具组师傅连夜返工,熬了整整四个小时,试了三种不同材质的毛发。据说管虎凌晨还亲自跑到工作室,用手一根一根地感受胡子的纹理和色泽,直到满意为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必要吗?

但在管-虎的世界里,一部作品的真实感,就是由无数个这样“没必要”的细节构成的。任何一环的妥协,都是对作品整体的背叛。

这种近乎病态的执着,才是他作品质感的根本来源。

这种“较真”,贯穿了他所有的创作。

拍《老炮儿》,为了那股子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江湖气”,他带着整个剧组在胡同里住了半个多月。不干别的,就跟街坊大爷们聊天,观察他们怎么说话,怎么提笼架鸟,甚至连电影里那一声划破天际的鸽哨,都是找的老北京鸽友现场录的原声。

拍《狗阵》,为了还原西北偏远小镇的粗粝与凋敝,他带着团队驱车在山路上颠簸十几个小时。还把演员提前“扔”到当地,和村民一起干农活、学方言,直到皮肤和口音都“脏”到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恨不得用AI代替人力的时代,管虎用的,还是最原始、最笨的功夫。

他不是在“拍”一个故事,而是在“活”一个故事。

所以他的电影,你总能闻到一股尘土的味道,能感受到人物皮肤上的褶皱和粗糙。

一个在专业上如此极致、甚至不近人情的人,在生活里,需要一个怎样的伴侣?

很多人爱聊他和马伊琍、梁静的过往。

但抛开那些陈年八卦,这件事的本质其实很简单:你选择的伴侣,最终会决定你人生能抵达的高度。

当年还是学生的马伊琍,管虎常带着她去片场,教她分析角色,倾囊相授。那是一段导演与缪斯的故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但性格的不合让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管虎遇到了梁静。蒋雯丽曾讲过一个细节,大家一起吃饭,梁静会默默地把一整只螃蟹的肉都剥好,放到管虎碗里。

这个细节,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更有力量。

它说明梁静理解并接纳了管虎的全部——包括他为了创作而消耗掉的大部分心神。她愿意用自己的细心,去填补他无暇顾及的生活琐碎。管虎也曾感慨,自己出差时,梁静会把所有充电器分门别类贴好标签。

一个向外开拓、征战不休的男人,背后需要一个愿意为他守护后方的女人。这无关对错,只是选择。

他的“成就”,是对整个行业的提醒

管虎拿奖,最值得讨论的不是他过去的辉煌,而是他“还想再战”的姿态。

当太多导演开始重复自己、拥抱资本、拍些稳赚不赔的商业片时;当“现实主义”题材因为不讨喜、难过审而被人束之高阁时;当“50岁退休”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时……

管虎用一部接一部硬桥硬马的作品,和一个“终身成就”的新起点告诉我们:艺术,没有终点。

只要你还想表达,只要你还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年龄就只是一个数字。

这份坚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孤独。

大家觉得呢?一个创作者,是应该像管虎这样极致地“较真”,还是应该更懂得“与世界和解”?

信息来源

1. 《58岁管虎获开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这是新篇章的开始》 - 新浪娱乐

2. 《管虎获第45届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1905电影网

3. 《导演管虎获颁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终身成就奖”》 - The Paper

来源:温柔湖泊Ccn9P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