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父身体一直不算硬朗,那年冬天突然病情加重,被紧急送进了ICU。推开ICU病房门的那一刻,我心里揪得生疼。曾经精神矍铄的老人,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鼻子里是氧气管,手上扎着输液针,胸口还贴着监测仪器的电极片,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仪器的滴答声,显得格外艰难。
“不开颅、不插管,体面地走,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道。”以前听人说这话时,我还似懂非懂,直到亲历了岳父最后的时光,才真切体会到这句话里沉甸甸的分量。
岳父身体一直不算硬朗,那年冬天突然病情加重,被紧急送进了ICU。推开ICU病房门的那一刻,我心里揪得生疼。曾经精神矍铄的老人,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鼻子里是氧气管,手上扎着输液针,胸口还贴着监测仪器的电极片,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仪器的滴答声,显得格外艰难。
在ICU的20多天里,岳父每天都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医生说为了维持生命体征,需要进行各种治疗,可那些治疗带来的折磨,让岳父日渐憔悴。每次探视,他都虚弱得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紧紧攥着我的手,眼神里满是疲惫和痛苦。有一次他勉强挤出几个字:“这苦……不是人受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却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后来岳父病情稍有好转,转到了普通病房。我看着他稍微舒展了些的眉头,小心翼翼地问:“爸,要是病情再不好转,还得回ICU,您愿意吗?”岳父缓缓摇了摇头,眼神异常坚定:“不回去了……太遭罪了。”那一刻,我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心里五味杂陈,只能重重地点点头。
可命运终究没能给我们太多时间。一周后的一个深夜,岳父突然心脏骤停,护士紧急呼叫医生,病房里瞬间乱作一团。医生匆匆赶来,看着监测仪上趋于平缓的曲线,严肃地问我:“家属,还要继续抢救吗?”
那一刻,岳父在ICU里痛苦的模样、他说“不回去了”时的坚定,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过。我咬着牙,强忍着眼泪摇了摇头:“不抢救了,让他体面地走吧。”说完这句话,我再也忍不住,蹲在病房门口失声痛哭。
我知道,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残忍,但我清楚,这是岳父的心愿,也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与其让他在冰冷的仪器和无尽的痛苦中挣扎,不如让他带着尊严离开,免受最后的折磨。
从健康角度来说,我们总想着用尽一切办法留住亲人的生命,却往往忽略了他们承受的痛苦。对于重病缠身的老人而言,过度抢救可能只是延长了痛苦的时间,而非生命的质量。真正的孝道,不该是强行留住躯壳,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少些痛苦,多些安宁。
这段经历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牵挂,也让我对“生命尊严”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悟,或者想和我聊聊关于老人健康养护、临终关怀的话题,欢迎关注我!后续我会分享更多关于老年健康的思考和经验,让我们一起学会更好地关爱身边的老人,让他们在晚年既能拥有健康,也能保有尊严。
来源:九润医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