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岁的乔伊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之后被他囚禁在其房子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在此期间她连续遭到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
1
17岁的乔伊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之后被他囚禁在其房子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在此期间她连续遭到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
尽管如此,已经作为母亲的乔伊还是竭尽所能,为儿子杰克创造了一个安全而开心的成长空间。就在这个狭小逼仄的房间,成了杰克生活成长的神奇小天地。
在杰克度过了他的五岁生日后,母亲决定告诉他真相,他们开始策划逃跑计划,决心要逃出这个囚禁他们的房间……
2
《房间》是一部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也是一部绝对的低成本到你无法想象的电影。
但影片仍旧能依靠着演员出色的表演和故事的力量感,将品质拔高到几乎顶级。
在曾先森看来,这不但是直面一个犯罪的故事,更是以小男孩的童趣视角来推进一个悲惨的故事。
屋里屋外,成年与童真,既对立,又统一。
简单而言,是以快乐衬托不幸,以不能和解之后的自我安慰、自娱自乐来面对生命中不能抗拒的痛楚和巨大的伤害。
小男孩永远是纯净的,他是母亲被强暴后不得已的产物,但他却是独立的,有思想的生命。
影片的末尾,杰克向妈妈提出回到“房间”去看一看,母亲乔伊开始是抗拒的,因为那里有不堪回首的一切。
去那个地方,就意味着再次与伤痛相遇,但在儿子杰克的心中,那里承载的是爱,是生命原初对世界美好的认识。
当杰克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轻轻地向每一个陪伴他的物品道别,这一刻,他告别了过去,完成了最后的哀悼,而乔伊也终于接受,她可以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他回头看了一眼母亲,仿佛在确认她的微笑,那一刻,他知道,他们终于自由了。
3
被偷走的岁月,被伤害的生命,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希望和善意救赎。
这更是一部描绘苦难的电影,但导演的笔触并没有一味诉苦,而是时时将希望和爱编织到每一个细节局部之中。
七年,这七年是忍辱负重的七年。
女孩来自富裕的家庭环境,因为从小被母亲教育要善良,结果被坏人拐骗,从此跌入苦难的深渊。这样的角色设定,多少也隐含了导演让贫富阶层换位思考的意图。
这个不幸的母亲,如何在一个物质条件贫乏的极端条件下,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和幸福的成长环境。
4
今年,是本片上映10周年,我们就来看这部电影,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曾先森认为技法上并没有什么出挑之处,它震撼人心的部分,主要来源于演员的表演和情感的力量。
而作为一部犯罪电影, 影片将这两点无限放大,以至于观众被同情心击溃,已经无暇顾及更多的细节了。
布丽·拉尔森在片中几乎全程素颜出镜,通过疲惫的眼神、紧绷的面部肌肉和克制的肢体动作,真实还原了乔伊长期被囚禁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而她在接受采访时,因被质疑“为何不送走儿子”有一个频繁眨眼的细节,则展现了角色内心的崩溃与自我保护 。
前半段,她以冷静克制的表演呈现母子在囚禁中的生存智慧;她与儿子杰克的对手戏中,多次通过微表情和肢体接触,自然流露出母爱的本能与脆弱,强化了角色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联结。
这种在已经既定事实面前,而无法更改的悲伤,已经被她表面的克制和高度概括的表情掩盖,因为过多的肢体语言和任何过激的行为,都既有可能伤害到孩子。
后半段则通过逐渐外露的焦虑、愤怒和脆弱,刻画出重获自由后的心理挣扎。
尤其在儿子杰克适应外界环境时,她从最初的过度保护到最终接受现实的转变,层次分明 。
5
剧本的铺垫,是让她有了两次逃走的机会。第一次,她曾计划用马桶盖作为武器反抗绑架者老尼克,但失败导致房间内物品被进一步清空。
第二次,在儿子杰克5岁时,她设计让杰克装病并藏求救纸条,最终通过杰克成功逃脱,两次的机会的设计,
从相信人性到彻底认清现实,开始用更隐蔽的方式保护杰克。这转变体现了创伤后适应机制,也为其后续回归社会后的心理冲突埋下伏笔。
这个人物弧光,在曾先森看来已经足够,不以卵击石,不硬碰硬的转变,借此蓄力给了之后逃脱的机会。
女主角的表演令人击掌不已,电影上映后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30余个奖项,尤其在处理创伤后心理状态时的克制与爆发力,受到高度认可 。
《房间》不强叙事强情节,不偏文艺走氛围,而是以一部人物的心理状态时刻牵扯观众的好电影。
来源:曾狄影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