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的“十年一觉电影梦”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13:45 1

摘要:毕赣的“十年一觉电影梦”

七年后,毕赣带着他的《狂野时代》回来了。

他将电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以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和意识作为串联的主题。在故事里,不做梦的人类可以获得永生,唯有一只怪物仍沉迷于梦的幻觉中。

这并不是一种深奥的表达,却包含情绪。毕赣说,艺术的职责或许正是如此:它不仅记录崩塌的瞬间,也为这一刻献上一曲轻微却坚定的吟唱。

对观众,他始终抱有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坐进影院,就已经足够让他感到满足。至于影片最终会被如何理解,他选择全权交由观众。

混色小牛皮外套 Prada

“复活”

《狂野时代》的英文片名是“Resurrection”(复活)。在西方语境中,这个词指向基督教叙事中耶稣从死亡中复活的那一刻。

这是他的习惯,为自己的电影准备两套名字——中文与英文各指向不同的含义,对《狂野时代》而言,真正的意义,或许是影片结束后的“再见”二字,意味着向死而生。

“复活”也呼应着近二十年来围绕“电影已死”的论辩。在桑塔格的宣言之后,胶片让位于数字影像。

毕赣并不把这视为一种终结,相反,他认为数字时代的影像经验与早期电影极为接近——都是对纯粹感官刺激与惊奇的追索。某种意义上,电影在数字时代正在完成一次“复活”的仪式。

过去五年里,他几乎从公共视野中消失。在《狂野时代》官宣之前,他经历了漫长而封闭的创作期。更加专业、严谨,也在尝试把视野放大,脱离固有的思维。

与《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一脉相承,《狂野时代》的高潮落在一个精密编排的长镜头上——这次,它从世界末日的黑夜一路延续到黎明。

在创作第四个故事时,他原本为片尾的小女孩准备了一封念出的信。毕赣与联合编剧写过无数版本,查阅了大量对应年代的书信文体,却始终无法找到“足够动人”的版本。

最终他们意识到:“没有读出来”本身,或许才是故事最动人的时刻。于是,镜头在女孩开口前被切掉,留下一个更开放、更柔软的留白。

影片中扮演“迷魂者”的易烊千玺与李庚希扮演的“邰肇玫”卷入一段青春气息浓烈的相遇。那不是单纯的爱情,也非刻意呼唤某种浪漫,而是关乎青春、家庭、友情与所有质朴的人性情绪的汇流。

毕赣认为,对创作者而言,宏大叙事的表达与世界观建构固然重要,但贴地真切的朴实情感,一直是电影动人的部分。

影片的结尾被包装为“影院”的意象,但在毕赣心中,那并非现实中的影院,更像是存放故事的神圣空间,观众在这里经历感官的消亡与重建。

“忘记电影”

相比电影,毕赣的现实生活始终具体而简单。

他常说,过去十几年拍电影,是自己最狂野的时期;也因此,在拍摄之外,他最重要的任务反而是忘记电影。

每次工作结束,他都会尽快回到贵州凯里,回到家庭生活中去。那里曾给予他最初的视野,也保存着他与生命、情感最稳定的连接。成为父亲之后,家庭关系更是让他深刻意识到,一个人如何在真实世界里安放自己的心。

即便在北京,他也很少社交,更少主动外出,常常靠散步、发呆、待在家里“宅起来”。

近几年,世界被不断推向未来——AI、太空计划、关于人类被巨型算法吞没的预言层出不穷。

但在毕赣看来,人的根基仍扎在最脆弱的肉体里,正是这种会生病、会失衡、会衰老的状态,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意义。

《狂野时代》的剧本写作期间,毕赣的一位亲人离世。他陪伴在床边,看着意识逐渐消散,也看着语言和时间在一个垂危的身体里变得模糊。

那段经历对他冲击巨大——“这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普遍体验”,他说,也是影片里许多关于梦、关于感知、关于脆弱的起点。

梦对他来说不仅是叙事元素,更是一种文明的隐喻。他想象,在远古的黑夜里,为补偿视觉的缺失,人类才开始做梦。这项古老的能力看似无用,却陪伴我们至今,而我们却试图控制梦、规划梦、甚至训练梦,“其实不必掌控一切也没关系,”他说,“不控制梦,也没关系。”

与作品里汹涌的能量不同,毕赣的日常始终保持低耗电状态。

他笑称这是“待机时间长”,而不是“能量高低”。事实上,电影像是他长久以来为自己建造的乐园,里面填满了童年缺失的幻梦;而家庭生活,则把他从幻梦里轻轻拉回地面,让他感受到一种更朴素、具体的爱。

对毕赣来说,电影像是一种缓慢雕刻:每一帧都需要耗费巨大精力,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却可能只是观众眼中一幅“简单的肖像”。

但正是这种不断试探、修正、否定又重建的过程,构成了他的电影方法,也构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对于当下电影院的困境,他当然有自己的失落,但他并不急于下定义。他认为电影放映只是“终端现象”,问题不在终端,而在更前面的环节——观众对叙事的依赖、影像载体的迁移,以及当下人们从何处获得情绪反馈。

这些深层变化最终会反射到影院,但根源并不在那里。

行业的震荡可能会影响拍摄本身的工程成本、建设难度与协作流程,却不会影响他的创作。他说:“拍电影这件事,不会被行业的兴起或变化所改变。”

来源:阿又爱剪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