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狂野时代》全细节解析,看不懂?你还是低估了这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13:28 1

摘要:不喜欢的,可能坚持不了十分钟。又或者整个观影过程不断重复“睡着—醒来—又睡着—又醒来”,然后一脸懵地离开影院。

目前院线最有争议的电影,非《狂野时代》莫属。

预售破亿,馋哭同行。

豆瓣开分6.5,口碑两极分化。

喜欢的,一刷二刷甚至三刷,越看越喜欢。

不喜欢的,可能坚持不了十分钟。又或者整个观影过程不断重复“睡着—醒来—又睡着—又醒来”,然后一脸懵地离开影院。

说实话,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没看懂,到第三个章节的时候困意阵阵袭来。

也许是我太执着于看懂它,以至于忽略了感受它。

这让我想起了诺兰那部《信条》,当时采访被诺兰有人看不懂的时候,诺兰表示“不要试着理解它,要试着感受它”。

这句话,同样适合《狂热时代》。

所以,二刷的时候,我选择轻装上阵,不再纠结答案。

结果反而随着对故事越来越熟悉,我似乎真正看懂了关于《狂热时代》的全部答案。

五个篇章,对应五个时代,对应五种感官。

没想到,毕赣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艺术大片”。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介意的小伙伴们可以先点收藏,等看完电影后再来阅读此文。

好啦,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狂热时代》的世界。

1

第一个故事,关于视觉,背景发生在清末。

但电影此时抛出了一个改概念的设定:

这个世界的人类为了追求永生,放弃了做梦。

那些执着于做梦的人,被称为“迷魂者”(易烊千玺 饰)。

这些迷魂者会被舒淇所饰演的“大她者”追杀。

迷魂者的造型致敬了卡西莫多的《钟楼怪人》和《诺斯费拉图》里的第一个吸血鬼。

“大她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女性,而是一个象征秩序中的关键符号。

曾美慧孜走下的楼梯,致敬了《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里的楼梯。

之后她抵达一个如井盖般的入口,盖子上的形状是费纳奇镜,费纳奇镜便是早期无声电影的雏形。

从费纳奇镜的入口进入,其间遇见梅里埃《月球旅行记》里的月亮装置。

乔治·梅里埃被誉为电影魔术师与叙事电影之父,是他将电影从一种单纯的“记录现实”的技术,变成了一种可以“创造幻想”的艺术。

《月球旅行记》拍摄于1902年,是最早的科幻电影之一。

片中那个“火箭击中月亮之眼”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意象。

我们现在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而梦,可以说是人类第一部天然的电影。

在梦里,人类第一次学会了创造影像、故事。

当大她者打开迷魂者的身体,发现他的内心是一台放映机。

大她者把胶片放进机器,迷魂者的生命被延长了百年,也因此得以在后面的时代中,以不同身份继续“做梦”。

第一个形象,便是致敬了世界上第一部虚构故事的电影《水浇园丁》。

它是电影造梦的开始。

电影诞生至今也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被延长了100年生命的迷魂者,仿佛成为电影发展的观察者。

2

第二个故事,关于听觉,背景发生在民国。

一个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动乱年代。

迷魂者成为了被赵又廷饰演的长官认为是“关键人物”邱默云。

然而,追杀到最后,邱默云打开的箱子里,只有一台象征着艺术的特雷门琴。

这个故事,难点是在于怎么理解邱默云的存在。

结合这一章节讲的是听觉,所以邱默云这个角色,只是声音幻化出来的存在。

注意这两个细节:

别人评价邱默云,说他的声音比自己的琴声还好听。

赵又廷那个角色说,为了听到你的声音,我愿意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

说明邱默云这个声音,具有迷惑性,可以让人感到满足。

再延伸开讲,让自我感到满足的声音,其实就是内心的声音。

理解了这一点,再看邱默云和赵又廷的关系,邱默云就像是他内心声音的实体化呈现。

注意这个细节:

赵又廷开枪打碎镜子,最终显露出来的都是他自己。

所以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赵又廷这个角色,由于长期处于谍报高压工作,本能地怀疑一切,确切需要一个答案。

所以他不能接受最终只是一把琴。

最终被他内心的声音,或者说是欲念所反噬。

3

第三个故事,关于味觉,发生在第二个故事的十几年后,推测大概是70年代。

迷魂者成为了一名青年兵。

除了佛像被砍头的细节,还有这两句台词:

“他不像你这样粗俗”

“咬文嚼字跟谁学的”

这些台词都在暗示,他的父亲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另外,迷魂者的回忆,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他的父亲在那十年被“疯狗”咬了,咬完之后成了不像人的东西,所以最后他用发芽的土豆,毒死了他的父亲。

此事在《三体》第一部叶文洁往事里亦有记载。

结合以上种种,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整个故事其实是青年兵的自白,他无法原谅自己杀死了父亲。

所以“苦妖”才会幻化成他父亲的模样。

苦妖之所以为苦,就是因为一切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他无法完全认错。

故事的最后,青年兵因为愧疚选择自杀,从寺庙中跑出来的就是一只黑狗。

变成和当年咬父亲的疯狗一样。

这个篇章引用了《金刚经》里的一句话: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说,只有当你看到了世间万象,然后看破了万相,当万相都不存在之后,你就见到了如来。

也就见到了真正的自己。

代价是什么?

是死亡。

这个庙就像一个牢笼,青年兵被自己过往的经历所困,出不去。

所以苦妖会告诉他“你不能出去。”

最后他选择了解脱,变成黑狗跑出这座困住他的庙宇,跑出这个梦。

最终达成和自己的和解。

4

第四个故事,关于嗅觉,背景是改革开放,金钱成为大众追逐的新目标。

一个细节,流浪女孩(郭沐橙 饰)说他爸去了一个“有海的地方”,大概率指的是下海,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深圳。

在这个故事里,迷魂者变成了小老钱千,他指使流浪女孩去骗“老爷子”的钱。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迷魂者,而是老爷子。

老爷子的女儿离家出走,带走了他打仗时用过的饭盒,一个他无比珍重的物品,女儿这么做是试图剥夺他存在过的证据。

十几年后,老爷子收到女儿死于大火的消息。

他执着于饭盒里那一封被烧毁的,女儿写给他的信,到底讲了什么。

失去女儿的他幡然醒悟:

饭盒不是他存在过的证据,女儿才是他活着的最好证明。

所以,他最终做出了选择。

他明知道这个女孩是个骗子,但他选择了不看,把女孩当做真的有特异功能,“读出”了那封被烧毁的信。

现在的他,主动选择相信女儿还活着,才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

老爷子在用白日梦,来救自己。

5

最后一个故事,关于触觉,背景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晚。

在这个故事里,迷魂者成为了一个“混混”。

37分钟的长镜头,毕赣无比隆重地致敬自己。

化名“邰肇玫”(李庚希 饰)的吸血鬼出现得看似突兀,但其实早有铺垫和暗示。

比如她反问迷魂者“你都不知道我几岁了。”

还有黄觉对她说的那一句“没关系,反正在我们眼里时间很快的”。

迷魂者和邰肇玫的对话,也很有意思。

谈到世界末日,两个人都说自己不怕死。

但这里说的不怕死,不是一个意思。

迷魂者说的不怕死,是因为他已经死过很多遍了,对死已经没有了感觉。

李庚希说的不怕死,是自己成为了吸血鬼后,实现了永生,不知道死是什么滋味。

就是这么两个不怕死的人,在末日里,死了都要爱。

日出前的一吻,完美契合了那首歌词:

“爱,不用刻意安排,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

在这百年穿越中,吸血鬼是迷魂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类,他们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哪怕这份爱恋只能保持一夜的时间。

这个章节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一个男人问迷魂者需不需要延时药,说这种药能延长男人的生命。

第一次看我只是以为是单纯的黑色幽默。

第二次看觉得这是在隐喻迷魂者的生命进入最后到了倒计时,所剩时间不多了。

迷魂者回答说我不需要这个,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他对自己的觉知。

李庚希接过黄觉的麦克风唱的那首歌,是现实中歌手邰肇玫的《玉兰花》。

里边有一句歌词,完美符合迷魂者这一百年来的经历:

“你是一个过客,

要去什么地方,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海上。”

迷魂者死亡后,大她者重新为他上妆,然后推进水里。

象征着怪物重新回到了羊水,回到了子宫,回到了母体,开始新的轮回。

关于迷魂者的百年孤独史通过五个篇章故事已经讲完了。

最后出现的蜡烛电影院,更像是毕赣打破第四面墙对观众说的话:

电影这门艺术正在消亡。

一座蜡制的电影院融化。银幕上打出“剧终”二字。

这个论调跟这几年的“电影已死”乍一看都差不多。

但《狂热时代》态度更多是释怀而不是哀叹。

做梦,让迷魂者延续了百年的生命。

《一一》说过,“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部。”

比起担忧电影会不会消失,我们还是先做梦吧。

你们说呢。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