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1965年李宗仁归国的欢迎宴上,周恩来总理就提议将台儿庄大捷拍成电影,不过该计划因种种原因搁置。1985年,导演杨光远发现了搁置3年的剧本,他提出将主角改为李宗仁以凸显纪实风格,之后剧本前后历经12次修改才定稿。广西电影制片厂还放弃投资《落山风》,把百万资
《血战台儿庄》的拍摄藏着诸多饱含诚意的故事,从源于总理提议到取景、拍摄细节的打磨,再到演员的用心演绎,每一环都体现着对历史的敬畏。
早在1965年李宗仁归国的欢迎宴上,周恩来总理就提议将台儿庄大捷拍成电影,不过该计划因种种原因搁置。1985年,导演杨光远发现了搁置3年的剧本,他提出将主角改为李宗仁以凸显纪实风格,之后剧本前后历经12次修改才定稿。广西电影制片厂还放弃投资《落山风》,把百万资金转投这部当时颇具争议的影片,为拍摄筑牢基础。
台儿庄原址已无当年风貌,剧组偶然发现枣庄王沟村——这里保留着民国鲁南村居,且因煤矿开采即将搬迁。剧组在此搭建了台儿庄大街、关帝庙等场景,甚至做了一米多高的微型街景建筑。拍摄时无任何棚内戏,爆炸场景全用TNT,直接利用村里废弃老房拍摄,场面真实且无需顾虑场地损坏。
剧组美工用水、白糖等熬制逼真血浆,用酱油掺水给军装做旧,导致拍摄时屋内满是酱油味。坦克、飞机则是金属遥控模型,坦克需人力推拉辅助拍摄。一次拍摄中,遥控模型飞机受高压线干扰扎进地面一米多深,万幸无人受伤。此外济南军区还派来部队支援,导演靠长镜头将200人的部队拍出千军万马的效果。
饰演李宗仁的邵宏来主动写信自荐,为角色查阅大量资料,其表演让李宗仁之子李幼邻观影时泪流满面,直呼“太像了”,他也此后成了饰演李宗仁的“专业户”。饰演蒋介石的赵恒多打破以往反派定式,呈现出角色复杂的抗日形象。拍摄期间,邵宏来还曾在村民家吃面条,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
影片原本结尾是全国人民欢庆胜利,剧组从台儿庄政协的小册子中获得灵感,改为“血肉长城”的悲壮场景——残垣断壁间,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血路。这个长达4分钟的镜头,搭配《义勇军进行曲》前奏,比欢乐结局更具震撼力,也契合战役的惨烈史实。
杨光远带着毛主席对台儿庄战役的评价参与审查,让影片顺利通过且一刀未剪。1987年影片录像带被送到台湾,蒋经国等人观看后认可影片对蒋介石的正面呈现。这部客观展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也为之后1987年台湾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来源:陇东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