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由国家档案局、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50家建设单位倾力共创的50集大型系列微纪录片《我们的“十四五”故事》,11月24日起,在北京卫视震撼推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由国家档案局、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50家建设单位倾力共创的50集大型系列微纪录片《我们的“十四五”故事》,11月24日起,在北京卫视震撼推出。
纪录片运用一份份珍贵档案,通过一个个亲历一线的奋斗者视角,展现“十四五”期间,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史进程中,50个重大建设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讲述建设者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部中国建设者自己拍摄的纪录片
2023年5月,新疆塔里木油田,我国首口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正式鸣笛开钻,但当钻头探索到以前从未触及的深度时却突然断裂!是放弃还是绝地反击?
2024年6月,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最后一榀钢箱梁即将合龙,台风却骤然来袭。建设者们能否跳好这个史诗级的空中芭蕾?
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凯旋,但这“一块月亮”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我们“十四五”故事》打破纪录片传统创作模式,开启“群策群力、共同创作”新样态。在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北京卫视重大题材组的指导下,在相关档案部门的精心组织、协调下,50家建设单位走上了纪录片创作的最前沿——亲自操刀、组团出征、本色出镜、真情开麦!
没有统一格式的文案,
没有字正腔圆的解说,
没有千篇一律的滤镜,
有的,
是离建设现场最近的距离,
是一线奋斗者的心路历程,
是各显神通、不拘一格的手法,
是冒着热气、滴着露珠的故事!
南极冰川上,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傲然屹立。
长江边,特高压电线搭上无人机横跨天堑。
繁忙都市中,现代化的住宅像玩具积木一样“拼起来”。
纪录片的镜头穿越国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及多个国家,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刷爆朋友圈的“国字号”超级工程华丽现身,加上4K超高清技术加持,满满的钢铁美学、视觉盛宴!
档案不尘封钢铁亦有情
一张按有2876个手印的协议书,承载着多少决心与担当?
一根38.1米长的岩芯,讲述着怎样一个和温度博弈的故事?
“让档案开口说话”是这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协议书、设计图、验收报告、岩芯……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围绕一份(套)档案展开。一件件珍贵档案,镌刻着一段段攻坚克难的辉煌史诗,书写着一个时代的光荣注脚,最终在奋斗中化为“十四五”的壮阔图景。
在这里,档案绝非“尘封已久”也并不“泛黄”。它们还带着机器的余温,冒着机油的味、泥土的香。
但,仅仅如此吗?
在金沙江苏洼龙水电站,履新不久的谢鹏飞在毛巾上绣了一条可爱的小鱼,述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情故事。
别人的桌前常常摆着鲜花,平果市果化镇和太平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经理曾津平却在写字台旁摆上了五彩斑斓的蘑菇。背后,是她对乡亲们的一纸承诺。
戈壁滩上一块寻常石头,为何成为国投若羌光热光伏项目的工程师王杰的珍藏?它见证了一场怎样的生死考验?
毛巾、蘑菇、石头,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物件是这部纪录片的“惊喜彩蛋”。五年时光,国家走过了一段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无数建设者也砥砺前行、淬炼成钢。烟火气爆表的“个人档案”凝结着他们宝贵的经历和感悟,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奋斗与成长的故事。这让满是钢铁气息的纪录片并不冰冷,充满治愈人心的温度。
中国答卷世界共享
强震来袭,余震不断!
2023年一场大地震后,中资建设运营的胡努特鲁电厂成了土耳其阿达纳省周边唯一没有间断运行的电力生命线。土耳其翻译西西讲述了她的遭遇与震撼。
肯尼亚姑娘康西莉亚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火车司机。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制造和中国管理建造的蒙内铁路让她终于圆梦。2025年,她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
土耳其、柬埔寨、刚果(金)、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纪录片不仅打卡全国,还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走进多个国家,展现中国“十四五”这张高分答卷为世界注入的信心和希望。
2025年11月24日起,每天13:05,北京卫视,锁定50集大型系列微纪录片《我们的“十四五”故事》。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段奋斗者书写、用档案铭刻的壮阔征程!
来源:奈奈兔剪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