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有《无限城》预售票房破两亿,现在《狂野时代》引爆话题,两天后,可能是年度最期待之作——
等等,往年11月不是冷门档期吗?
先有《无限城》预售票房破两亿,现在《狂野时代》引爆话题,两天后,可能是年度最期待之作——
《疯狂动物城2》。
不敢相信吧。
上一部都已经是九年前了。
有的观众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
有的观众从一个小孩子,到自己有了孩子。
而这只兔子和狐狸,他们还是长这样,一点没变?!
是的,在故事线中,这对菜鸟组成搭档,才过去了7天。
妥妥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从官方出新番外,到今年陆续放出的几支预告,不少人已经找了无数彩蛋,得出了各种猜想。
说有的观众已经比这座城市里的居民还要了解这座城市,恐怕也不为过。
今天,Sir想来理一理这续集中的几个看点。(无剧透,也无法剧透)
看前收藏,让你再次回到动物城时,不会迷路。
01
“墙”内世界
在第一部上映时。
导演曾说,动物城里基本上只会出现哺乳动物。
Sir猜,哺乳动物更容易做拟人形象,而且基本——不会飞。
所以他们需要像人类一样,使用城市里的各种公共设施,比如地铁、电梯。
想想看,如果有昆虫或者鸟类,每天从窗户飞回家,那么“动物城”就得完全设计成我们陌生的模样了。
哺乳动物中呢,有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区别,是所有人认识自然的第一课。
当初的故事也正是围绕这两个群体的对立展开的。
而事实上,在原有的世界观架构中,动物世界分为四大区域。
炎热干旱的撒哈拉广场、冰天雪地的冰川镇、气候潮湿的雨林区、以Zootopia城为中心的稀树草原。
所以这一次。
我们将看到的,会是一个不再局限于中心城市的完整动物世界。
在预告片中,水下城市、沙漠城市、沼泽湿地和冰原这些全新环境通通解锁。
带给观众新的关注点也呼之欲出。
隔绝每个地区,让不同种类的动物们安全生活的“气候墙”。
看起来,它是调节各地区气候的工具。
但同时,它是否也是管控动物自由进出的屏障?
都知道动物城里的设定,从来不仅是由动物出发。
它指向的,还可以是银幕这一头——我们的世界。
光是“墙”这一个新设定,便大有文章可作。
02
你新来的啊?
老观众都知道,我们人类最熟悉的两种动物在动物城里从没有正面出现过。
猫和狗。
此前主创团队这样解释:片中的动物都是没有经过人类驯化的。
这一点也是为了避免设定的混乱。
虽然动物城全面模仿人类社会,但有一点例外——他们不会像人一样养宠物。
因为动物养宠物……看上去有点像人的……蓄奴制啊。
所以你看哪怕像素级致敬《教父》的经典镜头。
马龙·白兰度的那只猫也是绝对不可能复刻的。
当然,有狗和猫的近亲啦。
比如第一部的豹警官。
第二部预告片里的拉着雪橇形似哈士奇的狼。
甚至还有——
这频繁出现在预告中的猞猁,便是这一集中的重要角色。
它们便是建造了气候墙的林克斯利家族。
△ 注意右边这一只的手上,还把玩着毛线球
既有猫的高傲、贵气,又有比猫更多的野性。
这帮老钱的目的很简单,驱逐它们家族的死对头。
最大的一个意外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全新物种,爬行动物——蛇。
在正式预告发布之前,官方放出的“烟雾弹”里一直在宣称,这条蛇是大反派。
但只要你看看这只名叫盖瑞的蛇。
这充满智慧的眼神,还缺了一颗的牙齿,它?反派?
再瞧瞧它的原型,剧毒的蝰蛇。
好了,这哥们肯定是被拉出来背黑锅的。
以蛇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它们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没有看见。
那么理所当然的,这群没有动物城户口的“灰色物种”会在一个类似于三不管地带的“下水道世界”出现。
正如预告里的片段,朱迪和尼克来到了接纳爬行动物的水生栖息地。
这里有会轻功水上漂的绿色蜥蜴。
在酒吧里“调戏”尼克的变色龙。
还有给双人组做向导,像《海绵宝宝》中的石头滩居民那样,用边说话边吐舌头的方式交流的海狸。
除了占据正面镜头的,还有背景里一闪而过的。
在水下喝下午茶,竖着两个大耳廓的海狮。
这正是迪士尼总部所在地,加州海岸线上的标志性动物。
迪士尼“夹带私货”的水平,无需多说。
除了海狮,还有北美山区特产“野猪警官”;代表着美国第一代移民,穿着凯尔特人民族服饰的高山山羊。
当然还有最显眼包的。
一身健美,新上任的马市长。
动物城也是人心不古,前两任市长霍霍完这地方,怎么来了个……
演员市长?
除了预告里的露脸,马市长还出现在了朱迪的“兽瓣”最喜爱电影里。
(PS:朱迪862布阅片量,算什么等级的影迷?)
所以马市长不姓马?
那他是姓施?还是姓里?
眼花缭乱,又细致入微,这从来都是迪士尼的拿手绝活。
单说当初预告放出来时,吸引到Sir的短短几帧画面。
朱迪和尼克开车冲进绵羊理发店,羊毛升腾舞动。
细到每一根纤维发丝都碾压同行的技术,赤裸裸的秀肌肉。
毕竟,要说迪士尼讲故事不好,吃相难看,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
但要说玩细节、埋彩蛋,那是毫无争议。
他们从来只有一个目标,量大管饱,包你吃好。
03
搭伙过日子
讲完了新面孔。
Sir想大胆猜测一下这次的故事主线。
如几支预告中都提到的一条信息。
刚成为搭档的朱迪和尼克,在工作中配合得还不是很好。
警局关系调解部门,一群不对付的搭档排排坐听课。
在熊毛里抓虱子吃的犰狳,怕老鼠的大象,和鹿伙伴打架的獾。
以及,叭叭个不停的朱迪,一边说着俩人关系没问题,却一边紧张抖腿。
短尾矮袋鼠老师一针见血,朱迪压根就没有给尼克说话的机会。
△ 短尾矮袋鼠因为总是面带微笑,被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动物
导演在此前也在采访中用一个比喻来描述目前的双人组关系。
如果说第一部是蜜月期,那么这一部就是磨合期。
七……天之痒??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磨合,成为真正的搭档。
当然,靠矮袋鼠老师的两堂课必是远远不够。
他们会被卷入新的案件。
气候墙落成100周年派对。
狐兔搭档穿着迪士尼自家《美女与野兽》的同款晚礼服,潜入蹲守大冤种盖瑞蛇。
因种种证据表明,盖瑞会现身偷走当晚要展出的气候墙的原始草图。
在这场派对上,除了那些熟面孔悉数登场。
牛局长、豹警官的偶像夏奇羊;
带着保镖一把捏碎相机,再次致敬教父的大先生。
还有朱迪和尼克自然也会发现蒙冤的盖瑞。
Sir已经脑补出一场政治逼宫大戏——
蛇家和猞猁家合伙创业大获成功,双双跻身上流阶级。
猞猁家利欲熏心踢掉蛇家,春秋笔法改写历史,从此蛇家被动物城除名。
显然,小到两个主角之间的磨合,大到两个种群之间的接纳,它们的主题都是一样的。
朱迪和尼克的选择将决定蛇类、爬行类动物能否重新回到阳光下。
这也是迪士尼留给我们的一道选择题。
而了解这座动物城的观众,心中大概早已经有了答案。
04
蛇的命也是命
我们将设想再往前推一步。
为什么是蛇?
当然除了今年是蛇年这个原因(迪士尼也太给咱面子了)……
蛇在人类文明史中,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它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就是冷血、阴狠的代表。
但事实上,在世界不同文明里,蛇是远古时期就存在于图腾上的物种。
它可以象征生命的轮回,又隐喻着强大的自然力,甚至到了现代,它被印在了世卫组织的旗帜上。
蛇的危险与强大,如一个矛盾体。
不像哺乳动物,大多群居、团结。
并且最重要的,它们有温度。
两者之间的特性刚好完全相反。
而转念一想。
这些常识在我们看来越是理所应当,不就越像第一部的动物城中描述的“偏见”吗?
甚至可以说。
动物城,从来就是一个建立在偏见之上的城市。
而依靠朱迪和尼克这两个理想化的形象联手打破偏见,真的就淡化这份社会矛盾,还让所有观众愿意为之买单,这就是第一部的成功之处。
你可能注意到了,上面这句话没有用“解决”矛盾,而是淡化。
因为回到每个人身上来,谁都知道这矛盾不可能被解决。
所以这次“食草与食肉”变为“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其实算不上故事的升级。
本质上还是把这件事再讲一遍。
但即便如此,也是有必要的。
就像在3年前官方推出的番外短片集《疯狂动物城+》中,讲述的大先生发家的故事。
他的经历和初代教父柯里昂阁下一模一样。
鼩鼱作为小型动物,起初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
因为这里压根就没有小型动物的社区。
哪怕是他和外婆眼中的漂洋过海来到城市,也只是大型动物抬腿跨过一条水沟的事。
但他靠着和外婆做甜点一步步积累财富,一步步笼络同类,还收编了北极熊保镖。
多么典型的逆袭爽文,对吧?
但这个故事中,教父原型改动最大的地方在于,他没有使用暴力。
只是在受压迫时,被迫反抗。
而在开始领导社群后,他没有用暴力手段积累财富,他们家还是在卖甜点。
大先生选择“以德服人”,应该要得益于外婆刚来到这里时教导他的话。
“心灵的大小,才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后来,还记得朱迪初次来到动物城,透过她的视角,我们看到的和谐景象吗?
体型差异巨大的动物们各自享受着这里的生活,再没有起初因为“大小”而带来的不便。
说到底,动物城里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受到偏见、歧视、身体暴力的残害。
它们住在这里,不是因为城市容纳了它们。
而是其他的居民,不同的种群接纳了它们。
大先生可以留下,朱迪和尼克可以留下。
那么现在,蛇盖瑞也可以。
05
乌托邦
动物城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就像刚来到这里的朱迪,这里对她来说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可也是在这里,她才体会到自己从小就被困在天生的思想钢印里。
努力打破“兔子弱小”的偏见,考下警校第一,和尼克合作破案,可还是会习惯性地对狐狸保有戒备。
也像尼克,他早早认清了现实,所以他自由散漫,从不谈论“大爱”。
因为与其陷入“被误解-相互理解-再被误解”的自证死循环,不如我行我素,独善其身。
而对我们观众来说呢?
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梦幻,美好。
但它又揭示了黑暗、不公平的一面。
如同一个饱含了人类的现实构想,又难以实现的乌托邦。
为什么难以实现?
一个反例。
在《动物城》最早的故事构想中,他们沿用了最现实的参照,来展现草食与肉食之间的不公平——
之所以这里的两种动物能和谐共存,是因为肉食动物都佩戴有监狱犯人身上才会有的电击项圈。
而在故事构想给到皮克斯的动画制作组时,佩戴项圈的设定被当即拒绝。
因为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初衷,不是强行抹除、压制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它们本想爱上这个世界,而项圈只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憎恨这里。
观众的感受也是如此。
所以,《动物城》最终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城市良性发展的动态。
一个微小的个体,从爱上一座城市,到自发地改善这座城市,好让它更能承载我对它的爱。
就像朱迪在小时候的舞台剧上,大声讲出自己想要在动物城里当警察的梦想。
那时候的她相信,这里“任何人都能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那么当她长大后真的成为了警察,发现了这座城市的黑暗面,她失望了吗?
没有。
不是失落离开,而是摘下了刚到这时,对城市自行美化过的滤镜。
她深入其中了。
和天敌尼克成为搭档,双方互相影响,学会了和更多不同的动物共存。
甚至,在新的剧情里,朱迪在执行任务时主动撬别人的锁,干起了尼克才会干的“脏活”。
这就是朱迪自己的变化。
当你自身有所改变,便会自然地不断向外辐射,感染身边的同伴。
到时候,你们所在的环境自然也就成了人人向往的“动物城”。
而看电影的我们,见证这座城市正在变好,这个乌托邦正在实现。
似乎感到,这变化也有我们的份。
就算你知道,这只是童话。
但,它们已经让你身在其中了。
不是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毒舌电影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