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叫做好电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01:28 1

摘要: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件,毕竟错失奖项的电影多了去,但是电影中参演只有40分钟的王传君却拿到了最佳男演员。

白百何主演的电影《春树》在东京电影节上没拿到奖项。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件,毕竟错失奖项的电影多了去,但是电影中参演只有40分钟的王传君却拿到了最佳男演员。

白百何可能感觉不公,于是抱怨,郝蕾和白百何的私交很好,疑似在朋友圈内就开撕,吐槽东京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内幕与含金量。

还刮了一嘴刚刚获得威尼斯影后的辛芷蕾,凭借“扯头花”就能拿到影后。

刚好黑仔我昨天刚看完辛芷蕾拿到影后的这部电影,来说道两句——

《日掛中天》

说实话,剧情非常狗血。

《日掛中天》的片名源自粤剧《紫钗记》“日掛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的诗句,所以电影的基调就是放在了爱恨纠葛上。

故事讲述,男主为女主顶罪入狱,在男主服役的期间,女主跟男二在一起,还有了娃流了产,之后又有了娃。

对忘说了,男二是有老婆孩子的,女主算是知三当三。

男主出狱身患癌症,俩人重逢,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女主就又和男主在一起,期间女主又流产,男主知道了选择分手。

额,故事确实是这样的,极致的狗血冲突,展现人性的复杂,通过男女主的情感悲剧,探讨爱情,背叛与救赎的现实主题,这也是黑仔我看解读之后的感受。

非常纠葛异常狗血,不像是纯正的文艺片,也不像是商业片,看完之后其实黑仔我个人说不准它的具体定位。

台词与环境就有种割裂感,电影中的环境角色设定在南方的边缘地带,底层人物,看得出是现实主义题材,但是电影中的台词就很矫情造作,一个穿着破旧社会底层的中年男人说:“我对你的爱就像是正午的太阳,炽热永恒”,可信度大打折扣,情感表达很文艺,但是情感传达就变得缥缈。

还有一点是导演塑造的环境有种上个世纪的的复古感,可能是想营造边缘人物与城市的脱轨感,但智能机和直播带货一出现突然就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片中大量的手持镜头,让黑仔我在电影院有种晕车的感觉,爆米花都吃不进去了。

有人说现实比电影还狗血,那其中的很多情节就变得不是很合理。

在这个智能手机都普及的年代,女主男主满大街互相乱找,就是不知道手里还握着个电话。

女主开直播带货,十几个人的直播间点赞一万多,这是十几个人是筋膜枪转世吗?

《日掛中天》确实有好的地方,那就是辛芷蕾和张颂文的演技。

如果没有她们俩来做主演,这部电影估计也跟以往送电影节的那些电影一样,只是在圈内讨论,不会走进电影院的大众视野。

辛芷蕾饰演的女主,在泥潭中挣扎,她有愧疚,有无奈,更多的还是迷茫,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这些从台词剧情展现的只是一个人设,更多的是辛芷蕾从肢体语言微表情把这种复杂性变得具体,放大了角色对于观众的共情度。

辛芷蕾拿奖的评价是:一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底层女性,用沉默爆发力量。

但是剧情真的一言难尽,尤其最后的收尾,就不多剧透了,万一有伙伴还想去观影呢。

当然了,一定会有人说黑仔没看懂电影,在这胡说八道一通贬低。

这就想继续聊一聊昨天观影之后突然想到的话题——到底什么样才能叫做好电影?

黑仔没啥成就,不是什么导演制片编剧,所以从大多数观众的角度来说,好的电影一定是服务于观众的,能从中获得乐趣得到力量的。

如果要写论文来说,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兼具叙事功能,情感价值与思想深度,其好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绝对定义,技术性,艺术性,情感,思想,时代语境的结合。

就是镜头语言,故事性,带来的思考。

皮克斯电影《心灵奇旅》,是黑仔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因为它能在低谷时期给予我力量。

《楚门的世界》探讨虚假与真实的哲学问题,叙事荒诞又温和,不说教而是留了空间让观众思考。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电影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元化的探讨给观众和电影市场都带来新机遇,《大圣归来》就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为低迷依旧的中国动画电影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人生大事》在大荧幕上探讨生死这种沉重的话题,《好东西》女性的叙事切口,《年会不能停》把喜剧和讽刺完全结合,《流浪地球》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宇宙探索编辑部》《河边的错误》把文艺片的晦涩变得丰润,让更多人接纳。

所以黑仔我觉得电影是给观众们欣赏的,故事性是重要的标准之一。

极高艺术性的镜头,实拍的壁纸风景,处处隐喻的讽刺这些都是需要有好的故事结构作为地基,所以为什么有点电影看得人如坐针毡,就是因为剧情高高在上悬浮在天上,再美的镜头也索然无味。

说回《日掛中天》,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繁获奖,奖项逐渐成为衡量电影价值的重要标准。资方追逐获奖影片,演员渴望获奖认证,观众依赖奖项选择观影,奖项的光环越来越耀眼,甚至掩盖了电影本身的本质。

但眼前的《日掛中天》告诉我们奖项代表不了电影的全部价值,

曾经拿到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的《大象席地而坐》,电影时长将近四个小时,上映后排片率不足 0.5%,最终票房仅 107 万元,不及商业片零头。

《心迷宫》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新导演奖,豆瓣 8.7分,被称为中国农村版的《低俗小说》上映时院线排片率还不足 1%,首日票房仅 3 万元。

《大话西游》《东邪西毒》这些经典电影其实都没拿到什么大的奖项。

我们也不能忽视奖项的积极意义,但是也不能陷入“为了获奖而去创作”满足评审口味的循环之中。

或许,当我们不再过度执着于奖项的得失,不再盲目追逐电影节的偏好,而是回归电影本身,专注于创作的本质,华语电影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中天之日”。

就酱吧。

来源:娱拾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