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片战争场面宏大,单最大场面就动用4000名士兵和3000名民工。摄制组通过上级协调,抽调了来自广州、济南等多个军区的部队参与拍摄,前后动用兵力达18万人次。这些官兵刚从国防施工工地撤出就投入拍摄,不仅承担冲锋、抬担架等戏份,还提供了所需武器装备。拍摄中他们常
1993年上映的《秋收起义》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拍摄的影片,其拍摄过程集结多方力量,既克服了恶劣环境的考验,也在细节上力求还原史实。
该片战争场面宏大,单最大场面就动用4000名士兵和3000名民工。摄制组通过上级协调,抽调了来自广州、济南等多个军区的部队参与拍摄,前后动用兵力达18万人次。这些官兵刚从国防施工工地撤出就投入拍摄,不仅承担冲锋、抬担架等戏份,还提供了所需武器装备。拍摄中他们常披星戴月、餐风露宿,冬季穿单衣拍戏、雨天浑身泥水也毫无怨言,保障了大量山地战、突围战等场景的顺利完成。
影片1992年11月在长沙郊区开机,拍摄历时111天,取景地横跨山西、江西、湖北等多地,涵盖壶口、南昌、武汉、荆州等多个城市,以此还原秋收起义涉及的不同战场和转移路线 。不同于当时很多影片后期配音的做法,该片全程采用同期录音,这对拍摄现场的环境安静度、演员台词功底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也让影片的战争音效和人物对话更具真实感。
导演周康渝力求史实严谨,影片精准还原了文家市转兵、三湾改编等关键历史节点。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王霙,细腻刻画了伟人在危急时刻的决策魄力,还还原了毛泽东用“叫花子和龙王比宝”这类通俗话语和士兵沟通的场景。此外,影片对工农革命军的军旗样式、起义时切断铁路的动作等细节都做了考据,全力贴合历史原貌。
摄制组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从筹备到拍摄都加快节奏,1993年1月中旬便圆满杀青,赶上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节点。影片上映后收获颇丰,不仅拿下当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获评上海年度“十佳上座影片”,成为红色题材影片的经典之作。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