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3年青年厂决定将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搬上银幕,铁凝等人合作改编剧本时,因原作情节少,特意新增香雪父女开菜地、画家给香雪画像等场景。但之后导演变更,拍摄计划停滞。1984年摄制组重组准备开拍,却在开拍前一天遇车祸,拍摄无奈中止,直到1989年剧本转到儿影
老电影《哦,香雪》拍摄历经剧本改编波折、拍摄事故停摆,还藏着剧组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巧思。
1983年青年厂决定将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搬上银幕,铁凝等人合作改编剧本时,因原作情节少,特意新增香雪父女开菜地、画家给香雪画像等场景。但之后导演变更,拍摄计划停滞。1984年摄制组重组准备开拍,却在开拍前一天遇车祸,拍摄无奈中止,直到1989年剧本转到儿影厂,由王好为执导才重启拍摄。
影片最大难题是剧本短小、对话少,按常规拍不够故事片长度。导演王好为和摄影师李晨声带剧组在北京郊县跑了40天勘景,决定不靠硬加情节,而是用生活细节填充空白。比如看到农家绑笤帚、做盖帘的场景,就加在香雪娘的戏份里,替代常见的纳鞋底动作,凸显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智慧。
拍摄“河滩洗衣”戏时,外景地本是景致精致的“瑶池仙境”,剧组怕画面太像风景区。恰逢下雨让河水变浑浊,老乡仍照常在此洗衣淘米,剧组当即让演员下水,要求她们模仿老乡的自然状态,拍出了贴合山村生活的真实感。
主演薛白等都是城市姑娘,为贴合山村少女形象,她们跟着村民学习开荒、摘柿子等农活。拍摄姑娘们看火车、用山货交易等戏份时,剧组引导演员观察村民待人接物的神态,最终呈现出自然淳朴的表演状态,没有城市演员的违和感。
影片原结尾是香雪和姐妹们在铁路桥相会,王好为觉得不够有格调。她联想到儿时用香头在黑暗中划图形的场景,把结尾改成山洞戏——香雪的火把被吹灭后,她吹亮火头挥动着奔向姐妹们,红色余烬划出灵动图形,让结尾满是诗意,也契合影片的抒情基调。
来源:陇东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