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藏了三年的笔记本,居然炸出731的未凉余烬?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1:15 2

摘要:9月18日早上九点十二分,《731》票房超1.33亿。这个数字比很多流量明星主演的商业片首日票房还高,但它不是爆米花电影,是一部讲731部队细菌战暴行的历史片。更奇的是,它上映首日排片25.6万场。

《731》票房爆到“反常识”:一部讲“脏事”的电影,凭什么让观众抢着买单?

9月18日早上九点十二分,《731》票房超1.33亿。这个数字比很多流量明星主演的商业片首日票房还高,但它不是爆米花电影,是一部讲731部队细菌战暴行的历史片。更奇的是,它上映首日排片25.6万场

打破了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纪录——要知道,以往这种“严肃历史片”排片往往只有几万场,观众要么没兴趣,要么不敢看。为什么一部讲“脏事”的电影能爆?不是因为导演会炒作,而是因为观众终于“”面对这段被掩盖的历史了。

之前很多人只知道“731”是个代号,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把活人当实验品,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这些事在战时是绝密,战后被日本极力掩盖,连很多受害者的家人都不知道真相。

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受害者的痛苦藏了70年,没人敢提,也没人愿意听。直到这部电影把这些“脏事”摊到电影院里,观众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欠这段历史一个“看见”。有人说《731》票房高是因为“卖惨”。

但其实不是。导演赵林山在哈尔滨首映时哭着说:“这个首映必须在哈尔滨,是告慰那些逝去的人。”哈尔滨是731部队的总部,那里埋着无数受害者的冤魂。导演没把电影当成“赚钱工具”,而是当成“历史的证人”。

他参考了大量真实史料,连陈列馆馆长都站出来说:“真实的历史比电影还残酷,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些暴行。”观众买账,不是因为想看“”,是因为想给逝者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说法”。再看以往的历史片。

比如20年前的《黑太阳731》,当时排片只有几万场,观众大多是中年人,年轻人根本没听说过。但这次《731》不一样,它用商业片的排片量(25.6万场)把历史塞进了更多电影院,让年轻人也能看到。

有个00后观众说:“我之前只在课本上见过‘731’,没想到电影里的细节这么吓人,原来我们前辈经历了这么惨的事。”这就是电影力量:它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眼前的画面”,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真实的疼痛”。

还有人质疑:“讲这么惨的事,会不会没人愿意看?”但票房数据打了这些人的脸。观众不是不愿意看,是不愿意“假装没看见”。就像《南京大屠杀》电影当年上映时,很多人哭着走出电影院,不是因为喜欢“惨”。

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我们忘了这些事,就是对受害者的背叛。《731》的票房爆火,本质上是观众用钱包投票:我们愿意为“记住历史”买单,愿意为“告慰逝者”买单。导演赵林山说:让影院变成正义的法庭。

每一个观众都是审判者。这句话说得好。电影不是为了“卖惨”,是为了“审判”——审判那些掩盖历史的人,审判那些否认暴行的人。观众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找刺激”,是为了做“正义的证人”。

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不会让历史重演。《731》的票房爆火,不是商业的胜利,是历史的胜利。它证明:不管历史有多“”,有多“”,只要我们敢把它摊开,就会有观众愿意看,愿意听。就像春天的种子,不管埋得多深。

只要遇到阳光,就会发芽。这部电影就是那束阳光,把藏了70年的历史真相,照进了更多人的心里。接下来,《731》的票房可能会继续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进电影院,去“看见”这段历史。

而那些掩盖历史的人,应该会越来越慌——因为他们知道,当更多人记住了真相,他们的“谎言”就再也藏不住了。

来源:湖畔之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