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的全球坐标 | 金鸡电影市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2 08:11 1

摘要:秉持推动华语电影共同繁荣的愿景,金鸡电影市场在11.12-11.15日期间于厦门举办了十余场专题活动。从电影推介、市场交流会到电影学堂,再到长短片市场放映,这些活动为华语电影人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产业国际化发展。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2mdVgm

作者 | 陆娜(北京)

近年来,全球电影产业都在经历深刻变革,观众不断变化的内容消费趣味和观影习惯,也让市场环境面临进一步挑战。然而,困境往往催生创新。

拓展多元收入、加强国际交流、重塑观影价值,成为当下电影人应对行业困境的共同选择。

秉持推动华语电影共同繁荣的愿景,金鸡电影市场在11.12-11.15日期间于厦门举办了十余场专题活动。从电影推介、市场交流会到电影学堂,再到长短片市场放映,这些活动为华语电影人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产业国际化发展。

同时,今年首次设立亚洲电影推介专场,为跨境项目提供了展示机会。今年新设立的国际圆桌对话也汇聚了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多国电影基金代表和制片人,共同探讨中国电影的全球合作路径。

走过三年的金鸡电影市场,正以其日益清晰的定位,为华语电影搭建起一个既能向内深耕、又能向外延展的平台。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多电影人和优秀的电影作品将从金鸡电影市场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7I67pa

双向交流枢纽

「我们这个片子,连接越南和香港,主要使用粤语和越南语。」

在金鸡电影市场今年首次设立的亚洲电影推介专场上,香港导演张展雄与监制王雅琳,正向台下潜在的合作方推介他们的项目《西贡西贡》。这个横跨三十年的罪与爱故事,其基因里就刻着跨越地域的叙事野心。

王雅琳透露,她和张展雄正是前几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相识的。这次二人以合作伙伴身份再次共同亮相金鸡,是想为项目寻求更多在内地市场发展的机会。

在为期5天的金鸡电影市场活动中,港澳台、内地、亚洲五场专场推介会接连举行,印证着其「双向交流的优质平台」的官方定位。「既为国内投资者对接优质项目,也为中国电影人寻找国际合作与推广契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6fpFTV

梁家辉 X 关锦鹏:与香港影坛新生代对谈

这种双向流动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来自台湾的此前参与过《台北女子图鉴》等项目的制片人张盟向新声Pro坦言,「台湾本土市场恢复度可能不到70%」,过去能回本的票房数字如今已难实现。她指出,行业正通过「降低预算、控制成本」来应对,但仅靠「节流」远远不够,必须积极「开源」。

带着聚焦中产家庭困境的写实项目《有用的人》,张盟来到金鸡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宝贵的曝光场域和连接起点」,能够让大陆片商和业界先看见这个项目。她认为,这个探讨焦虑、救赎与道德困境等普世议题的故事,在同样境况的亚洲社会中具有天然共鸣。

尽管预算有限,影片集结了多位金钟、金马得主,以确保制作水准。张盟希望借助金鸡这一平台,让这部扎根台湾社会观察的作品,能够跨越地域,触达更多观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6OrRNv

市场的另一端,内地创作者也在积极向外探寻。在「内地专场」推介的五个项目中,大多都显露出对国际市场的渴望。

例如,《清水落大雨》导演赵浩组建了包括法国摄影指导、日本配乐师和法国声音团队的国际化班底,明确计划先在海外影展首映,再回归国内。《发现之旅》导演董劼同样在寻求海外销售合作。这些选择共同勾勒出内地创作力量走向世界的多元路径。

而动画IP《许愿神龙2》的亮相则展示了另一种成功路径。前作通过Netflix登陆全球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续集自然承载着更高的全球化期待,并将继续由原班顶级中美动画制作团队共同打造。此次借助金鸡亚洲专场,影片不仅寻求内地市场的发行与合作,更希望深化中美动画制作交流,推动东方美学的国际传播。

无论是港澳台项目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还是内地项目嫁接国际资源,亦或是亚洲电影人之间的横向联合,大家在这里寻找的,都是在各自本土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5B3Gl8

多元破局路径

当全球电影市场面临增长放缓与结构性挑战时,拓展多元收入结构已从可选项变为生存的必答题。

作为独立制片人,张盟也在思考如何更积极地拓展非票收入与发行新路径。她意识到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地区发片商,而要探索所有可能性,包括通过平台渠道间接打开其他市场。

「平台方的合作模式日趋灵活。例如在购买全球版权后,他们可能会自行安排在特定地区进行院线上映,随时都有可能会创造出一个新的营销模式。」

与此同时,台湾影视行业近年与日韩乃至欧美地区的合拍趋势日益显著,张盟自身也参与了数个此类项目。她深切体会到,当本土市场紧缩时,必须让作品被更多地区的观众看见,合拍片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借助合作伙伴打开新的受众市场。

在国际圆桌论坛上,来自西班牙、法国、爱尔兰的多位制片人也分享了同样的观察。「在自己的国家去独立拍片,其实越发困难,」法国制片人娜塔莎·德维莱尔坦言。大家共识到,合拍不仅能分摊风险,更能借助各地税收优惠与制作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7TbJMh

娜塔莎还分享了由刘烨、诺一父子主演的中法合拍片《月亮熊猫》的经验,指出合拍的关键在于明确文化焦点和导演视角。「如果是中国导演,可能会更多从中国文化开始,那就会更多聚焦于中国市场。」她认为动画和纪录片是文化隔阂较小的合拍领域。

在此背景下,类型片以其稳定的受众基础和可控的成本,成为许多从业者眼中的「确定性」选择。其中,惊悚类型就依然展现着其「以小博大」的潜力。

曾以国产小成本惊悚影片《中邪》成名的导演马凯,此番带来了新作《哀牢山禁地》。该项目敏锐地捕捉到抖音上近50亿话题量的「哀牢山」文旅热点,并将其快速转化为创作题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59ELHB

制片人赵浙秋表示,这两年的市场环境下惊悚赛道的受众依然相对比较稳定,在哀牢山又有比较大热度基础的情况下,便决定深耕这一赛道,并计划将哀牢山IP发展为系列项目,结合文旅与游戏进行综合开发。

但国内在惊悚题材上的整体创作力量仍相对匮乏,在各类电影节展上能够看到这类优秀项目也相对稀缺。马凯分析道,「还是好剧本太少了,很多好的导演、编剧可能不想写这种口味较重的题材,会营造恐怖氛围的经验也就会少一些。」这导致了市场上虽有需求,但供给端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

这一判断与平台方的布局不谋而合。爱奇艺电影评估研发中心总经理张琦在推介其「燎原计划」时明确指出,其核心策略正是「新人导演+类型片试验场」,而恐怖惊悚正是其中最大的两个类型之一。「恐怖片拼的就是审美,」他坦言,在低成本前提下,创意和审美的优势更能凸显。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4opih5

重塑观影价值

与此同时,在观众娱乐习惯不断被重塑的当下,「为何还要走进电影院」已成为全球电影人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本届金鸡电影市场上,从国际圆桌到大师课,这个话题被反复探讨。日本制片人川村元气就提到,在家庭影音设备高度发达的今天,仅凭大画面和震撼音效已不足以吸引观众。

从《告白》《恶人》再到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铃芽之旅》,再到是枝裕和导演的《怪物》,川村元气参与了日本真人与动画电影的很多高光时刻。结合他最新执导、并入围戛纳的作品《8 号出口》,川村元气分享了他如何做「一部必须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他分享道,影片中一段长达15秒的完全静止镜头,让数百名观众在黑暗中共同经历等待与紧张。「智能手机让我们失去了『等待』的能力」在川村看来,这种让观众在影院的集体沉默中重获「人类本能的乐趣」变得越发稀缺,而这正是小屏消费难以企及的核心优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io71Qmw7

金鸡·大师课|伊尔蒂科·茵叶蒂对话戴锦华

与此同时,匈牙利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通过《寂静的朋友》的创作实践则从另一个维度印证这一观点。导演在金鸡电影学堂上介绍,她尝试将一株古老银杏树的生物电信号转化为声音,利用植物传感器将其反应可视化,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感知世界,主演梁朝伟也因此与植物建立了情感连接。

她试图将观众从人际叙事中抽离,转而专注于纯粹的感官体验,从一棵树、或者天竺葵的视角重新感受世界。这种创作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如同「操场游乐园」般的观察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带着个人经验去自由感知,并在此过程中成为创作的共同参与者。

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也在拓展影院的体验边界。内地专场推介项目《发现之旅》就将游戏引擎与真人表演结合,创造了介于电影与游戏之间的新形态。导演董劼试图通过这种形式,与在虚拟与现实间成长的年轻一代建立更深度的连接。

这些探索共同指向一个方向:当观影渠道变得多元,电影院必须强化其作为「集体仪式场」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内容的放映场所,更是情感的共鸣空间。如川村元气所实践的,当电影能提供独特的、关乎人类本能与集体情感的体验时,影院就将持续拥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看电影」这件事正在被重新定义,被动的观看需要转向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集体仪式感的综合体验。这不仅是吸引观众回归的策略,更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升华。

来源:新声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