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老铁,2022年夏天,一则消息像惊雷般炸响全国——南京玄奘寺内,竟公然供奉着南京大屠杀战犯的牌位!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寺庙的住持传真法师,表面是慈眉善目的高僧,背地里却有着六家公司老板、电影制片人、体制内职务竞选者等多重身份。
各位老铁,2022年夏天,一则消息像惊雷般炸响全国——南京玄奘寺内,竟公然供奉着南京大屠杀战犯的牌位!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寺庙的住持传真法师,表面是慈眉善目的高僧,背地里却有着六家公司老板、电影制片人、体制内职务竞选者等多重身份。
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这位“精英僧人”如何一步步践踏历史底线,最终身败名裂。
传真法师,俗名李义将,1968年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19岁那年,他选择剃度出家,在南京栖霞寺开始了修行生涯。若按常理,他本应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但很快,人们发现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2003年,传真接手玄奘寺,自此开启“跨界人生”。他同时执掌四座寺庙,成为江苏宗教界的风云人物。但真正令人咋舌的,是他庞大的商业版图。据公开资料显示,他名下有六家公司,实际控制三家,业务横跨文化传媒、旅游、养老等领域。2004年成立的“三藏文化公司”,他一人独占80%股份,堪称商界“隐形大佬”。
更讽刺的是,传真深谙“爱国生意经”。他投资拍摄电影《栖霞寺1937》,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僧人保护难民的故事,借此树立“缅怀先烈”的正面形象。此后又筹划《三藏塔1942》,试图将“历史守护者”人设牢牢焊在自己身上。甚至,他还多次参选南京市宗教局副局长职务,试图跻身体制。
然而,这位“高僧”的世俗化操作远未结束。他被曝出为美容院站台剪彩,接受采访时要求媒体支付“采访费”,言语间满是商人的精明算计。一位曾接触过他的记者坦言:“他谈香火钱比谈佛法更在行,办公室里摆的不是经书,而是企业管理的书。”
传真法师的履历中,最刺眼的莫过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这一笔。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毕业生,他比常人更应理解南京大屠杀的民族之痛。但现实却是,正是在他的管理下,玄奘寺成了刺痛国民情感的现场。
寺庙的牌位登记工作,被传真全权交给一名叫“灵松”的僧人。此人仅有初中学历,对历史几无认知,连基本的审核流程都未设立。2017年,化名“吴啊萍”的访客以“朋友”名义,为松井石根、谷寿夫等五名战犯及美国传教士魏特琳供奉往生牌位,费用仅为每年100元。这些象征罪孽的牌位,竟在寺内高悬数年无人察觉。
值得深思的是,此事并非因“牟利”而起。每年3000元的微薄收入,与传真名下企业的规模相比不值一提。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对寺庙管理极度漠视——牌位采用不起眼的黄纸,放置于高处角落,连日常巡查都形同虚设。一位佛教界人士痛心道:“若他肯用经营公司十分之一的精力管理寺庙,悲剧根本不会发生。”
2022年2月,寺内僧人偶然发现牌位后立即上报,这本是拨乱反正的最后机会。但传光的选择,彻底暴露其本性:他下令撤下牌位,严禁僧人外传,试图将丑闻捂死在寺庙高墙之内。
在后续调查中,更多细节浮出水面。传真曾对弟子“传授经验”:“有些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较真对自己没好处。”这套庸俗的处世哲学,最终反噬其身。由于隐瞒不报,事件在四个月后因游客曝光而引爆舆论,彻底失去挽回余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被撤下的牌位之后竟重新出现。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寺内人员为揭露真相而故意为之。无论原因为何,传光的隐瞒不仅加剧了公众愤怒,更让玄奘寺沦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帮凶”。
传光事件的背后,是宗教商业化与历史敬畏心的双重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宗教界中,高学历僧侣涉足商业并非个例。但传光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巧妙利用历史悲情营造人设,却对真实的历史责任弃如敝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马先生曾言:“在南京,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的证人。传光作为历史系毕业生,本该是历史的守护者,却成了背叛者。”这种背叛,不仅源于管理失职,更源于对名利的过度追逐。有知情人透露,传光曾多次抱怨“单靠香火钱难以维持寺庙发展”,但其名下企业的巨额投资,显然与“清修”二字背道而驰。
传光法师的堕落轨迹,是一场关于权力、利益与历史责任的警示录。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份如何光环加身,失去对历史的敬畏,终将遭到反噬。南京三十万冤魂的血泪,不容任何形式的亵渎。老铁们,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双面人”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来源:鱼跃龙门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