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婉拒金鸡奖,揭开内娱最大笑柄:154亿票房,不配一个奖?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0:57 1

摘要:159亿票房的《哪吒2》在金鸡只拿“最佳美术片”,颁奖台无人领奖,这一幕比任何发声都更刺眼

159亿票房的《哪吒2》在金鸡只拿“最佳美术片”,颁奖台无人领奖,这一幕比任何发声都更刺眼

那晚的直播回放,我反复看了几遍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EhpJPW

主持人念出片名,台下安静,镜头扫过去是密密麻麻的礼服和掌声,却没有人站起来

主持人只好笑着打圆场,说“团队正全力投入后续创作”,奖杯改邮寄

你很难不出戏,这像是把全网热议摁在了现场的空椅子上

说到今年第38届金鸡奖,大家都知道结果:宋佳再封影后,易烊千玺拿到人生首个影帝,《好东西》拿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落在《唐探1900》的陈思诚和戴墨身上

比起这些名字的闪光,《哪吒2》的“低配获奖”更像一个凸出来的钉子,光线一打,刺眼得很

更扎心的是,《哪吒2》连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样的核心提名都没进

把时间轴拎清楚:2025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涨到159亿,打破113项纪录,冲进全球动画票房前五,业内评价它的东方美学与技术创新

豆瓣140多万人打出8.4分,口碑和市场罕见同频

这些硬邦邦的数据摆在那,金鸡评委会却给了一个“最佳美术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Gkvy7E

说白了,这是“作品价值”和“奖项承认”之间的正面撞车

当晚的“空奖台”让讨论彻底翻涌

网上的词条冲在前面,有人把它叫做“体制性歧视”,有人冷笑说这届已经“水鸡”化

张艺谋作为评委会主任回应“评选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并强调本届参评影片有212部、题材丰富,但这句话并没有止住争议

我能理解他要守住程序的体面,但观众的直觉也很简单:票房、口碑、技术创新都摆在那,却被礼貌性边缘化了

我更在意的是饺子为什么不来

有人说他是在抗议,有人觉得这是傲慢,至少发个贺喜不难吧

可我反而觉得

这既不是抗议,也不是摆谱,而是“不在意”:他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了下一部作品上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LltQA1

今年春节后,他就带着团队闭关,谢绝采访,专心做《哪吒3》

这不是一次性的“耍个性”,他一贯如此

翻回去看他早年的轨迹更有说服力

2004年他辞了广告公司的工作,回家苦熬三年八个月,超市特价菜是常态,家里不拉网线,时间都砸在创作上

那部手搓出来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拿了三十多个国内外奖,像一声闷雷

2019年《哪吒1》狂收五十多亿,他连庆功宴都没坐热就“消失”,五年里不综艺、不访谈、不炒作,把所有噪音挡在门外

他的行事逻辑很朴素:真正的强者把掌声留给观众,把背影留给奖台

换句话说

是金鸡需要《哪吒2》,不是《哪吒2》需要金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Nful7Y

观众掏钱是真金白银的投票,这种认同不靠套话撑起来

鲁迅有句老话,“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放在这里并不为过

他宁愿用作品和观众对话,也不在名利场里寻一个象征性的点头

当然,奖项分配的争议不止一家

《好东西》包揽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咏梅主演的《出走的决心》颗粒无收,网友直接用“分猪肉”形容这一届的倾向

有业内人士提到,传统评审体系长期偏好文艺片和主旋律,商业片与动画片很难挤进核心奖项视野,本质是一种结构性的偏见

如果我们把这次《哪吒2》的遭遇当作孤例,可能会错过看清全貌的机会

媒体也在发问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P4jjH4

《鹤城晚报》写得直白:争议的核心,不就是“观众意志”撞上“行业权威”吗?

奖项要想重拾公信力,就得打破偏见和圈子文化,既看艺术价值,也看市场选择

这话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真的做起来,需要勇气

我并不打算把所有矛头都指向金鸡

不是第一次有人用“缺席”表达立场

这在电影史上屡见不鲜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在香港金像奖呼声极高,他和主创集体缺席,最后影片拿了好几个重要奖,奖杯由片方代领,事后他也没急着去解释,反而促成了后来规则的一些微调

2016年斯派克·李痛批奥斯卡“太白”,宣布不出席

主办方随后调整评委结构,少数族裔比例上来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TQPZHO

几年后他的《黑色党徒》拿到奖,他才回到那个舞台

对照来看,缺席未必是撕裂,更多时候是推动

把镜头再拉近一点

今年的“空奖台”像一次安静的投票——投给创作本身

饺子团队到现在没有任何回应或采访,依旧在闭关

他们选择把最贵的筹码押在工位上,而不是红毯上

你也许会问,长期“不过来玩”,会不会被圈子孤立?

我的看法是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X9J4Wd

如果一条新路能走得通,就不必回头等旧路的掌声

说白了,这是一种“一个人拧着劲儿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气质

有人叫它“孤持”,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朴素的职业信念:把一天拆成两半用,先把活干好,再谈江湖

时间会照顾这种人,观众也会

当“山”不看你时,别急,先把自己修起来

等到云开,你会发现脚下已经是一片高地

回到最初的问题:159亿的电影,只配一个“最佳美术片”吗?

我不知道评审手册上的答案,但我知道影院里孩子的笑、成年人眼眶的光,还有刷屏的二刷三刷票根

观众掏钱就是最高评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jy4s89

如果奖项的节奏跟不上作品的步伐,短期是热闹,中期是争议,长期就是脱节

奖项需要追上作品,而不是反过来

我希望下一次,再看到“哪吒”这样的作品时,场内的掌声能和场外的欢呼对齐

也希望评奖这件事少一点“我们圈里懂”,多一点“大家一起看”

别让最好的创作者总是在奖项之外寻找尊重

那不体面,也不聪明

等到这一天真的到来,所谓的“体制性歧视”会被时间一点点磨平

留下的,是作品的生命力和观众的记忆

最后,还是那句话:山不见我,我自成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xGlMHwBv

这不是挑衅,更像一句提醒

当真正的好电影在市场里长成参天

任何一个奖项,如果愿意,也完全可以成为那片林子里值得信赖的风向标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