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时代叙事新路径!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昨举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09:47 1

摘要:昨日,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在厦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电影与时代叙述”为主题,多位资深电影人与创作者齐聚一堂,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探讨时代变迁中观众审美需求的迭代、电影叙事的创新表达。

昨日,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在厦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电影与时代叙述”为主题,多位资深电影人与创作者齐聚一堂,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探讨时代变迁中观众审美需求的迭代、电影叙事的创新表达。

本次论坛分为年度演讲和圆桌对话两部分,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以《再追问:电影是什么?》为题作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环节,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聂伟的主持下,导演、编剧、制片人尹力,电影导演郑大圣,动画导演、编剧於水,电影编剧游晓颖,围绕主题对电影问题和电影现象展开思辨。

尹力以电影《云水谣》为例,分享了用纯粹爱情叙事承载海峡两岸家国情怀的创作思路,该片通过两岸演员的联袂演绎,不仅斩获金鸡奖、华表奖等多项大奖,更助力拍摄地成为5A级景区。尹力强调,国产电影当下更需回归内容本质,让创作者成为核心竞争力。郑大圣则提出“大时代小切口”的创作理念,认为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故事如同“河床里的鹅卵石”,虽微小却承载着完整的历史信息,电影《1921》的创作经验让他深刻体会到,创作者的价值认同与时代主流的契合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今年8月上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该片编剧於水认为,中国动画应扎根自身美学体系,在传统国画、连环画等文化基因基础上进行当代性转化。游晓颖聚焦女性题材与社会议题,从《我的姐姐》到《小小的我》的创作,让她认识到,在电影创作中,比议题设置更重要的是如何传递议题,“需要用综合性、类型化的手段去表达。”

学者戴锦华:

希望中国电影 成为“民族的家庭相册”

11月14日举行的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戴锦华带来《再追问:电影是什么?》的年度演讲。

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节点上,戴锦华的追问显得尤为迫切。

“影院在,则电影存。”面对流媒体对电影工业的冲击,戴锦华坚守影院的公共性价值。在她看来,影院的集体观影体验、大银幕的美学要求,决定了电影的公共性本质——它必须承载社会共识,回应大众的共同关切,而非局限于个人化的自我表达。戴锦华希望中国电影能成为“民族的家庭相册”,记录时代、凝聚记忆。

来源:厦门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