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郝芳芳: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浅析张艺谋电影《红高粱》
有人说张艺谋的《红高粱》“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和迷幻”,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始。当时只有38岁的张艺谋拍摄了这部得到了国内外高度评价的《红高粱》,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塑造了怎样的经典人物形象,而获得如此高的荣誉,看完电影之后,我忽然间有点明白了。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说来有点孤陋寡闻,我是12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人时,我才知道莫言的。进而知道这个作家写了好多的小说,包括《红高粱家族》,最后才知道张艺谋导的电影,也许之前是因为我并不在意,后来才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莫言的存在,那时候会想,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但因为忙,就把它抛之脑后了。直到今天看了电影才明白。
如同张艺谋所说,《红高粱》“是要通过人性的个性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与发展。”这句话其实道出了电影的内容与主题。
首先说人物的个性。故事以“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了“我”的爷爷和“我”的奶奶的故事。是有姜文扮演的余占鳌和巩俐饰演的九儿之间的壮丽故事。余占鳌是一个粗野豪爽但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的汉子。当他与九儿在高粱地里交欢之后,他高唱着“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当看到自己的女人被土匪掳走三天后便跑去杀他;当自己的朋友罗汉大哥被日本人活剥皮后,他受义气指使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在他身上,你看不到所谓的条条框框,一切行动都出自他的最原始的情感,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却有着民间的正义感和激情。而九儿具有的是女子的细腻和男子的豪爽义气。她不愿意将自己的人生交付给一个老头子,看上轿夫,与其野合,做酒坊的掌柜,后来在给丈夫送饭时被日本人用机枪打死。做事干练,敢作敢当。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现在的我们最缺少的两个字——自然。如果喜欢,就是一辈子;受不住日本人的气,就拿着火罐,上;一切是那么顺其自然,我始终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从不被世俗束缚,永远保持着激情。
其次是主题。正如张艺谋所说是在赞美生命。赞美九儿,余占鳌,罗汉大叔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人生。在他们身上,你会清晰地知道。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下一步会是怎样,把握当下何其重要,为了这个当下,人要活出真实的自我。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为什么张艺谋在20世纪80年代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我觉得是那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迎来的新的生活,现实中的人们很迷茫,社会缺少真实,而作为一个电影人在呼唤真实。
张艺谋也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每一个中国人,自由与激情。我想这是张艺谋想通过电影表达的东西。而当下的人们在一次一次的欣赏着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否心中会产生一种悲哀?这是只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自由与激情,而在我们的身上已经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热情,因为我们是一群被这个残忍的社会打磨过至圆滑的动物,我们已经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思考后前行还是继续向前走?是该想想了!
再次是电影的美感。在这部影片里,当九儿骑着骡子走过那一片高粱地;当余占鳌看到自己的女人被欺负后的毅然决然的身影;当罗汉大叔被活剥皮之后他们喝着高粱酒,唱着《酒神曲》;当九儿被日本人被机枪打死,余占鳌与儿子站在高粱地里日食将高粱染成黑色,继而变成红色,我们不得不产生许多的联想,关于自由与奔放,关于生命与死亡。那高粱地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也见证了生命的结束,何其的悲壮。而电影里的“红”无处不在。高粱的红,高粱酒的红,人的“红”,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红色也是血的颜色,红贯穿着电影,给人以壮丽之感。
最后是电影的插曲,一首是《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一首是《酒神曲》,这两首歌都带着浓郁的地域风情,由这两首歌所感知的是当地人的性格。张艺谋将其选在此地,放在特定的时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构思巧妙,令人赞叹。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一个中国现在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电影人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就各方面条件而言,当下的中国比80年代的中国优越的多,但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一方面是中国没有好的剧本,另一方面,中国的电影制作人急功近利。
我想不止是电影人,中国的大部分人都这样,追求快速物质化的生活让我们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灵魂。我们何谈静下心来做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当下的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一个真正的电影人应当用自己的作品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只是为了利益。我期待中国在未来会有好的作品出现,以文化的影响力来向这个世界传达来自中国的信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