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专场推介活动在厦门启幕。光影交织,群星汇聚,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福建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段光影流转的历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
东南网1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星榕)11月14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专场推介活动在厦门启幕。光影交织,群星汇聚,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福建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段光影流转的历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
“有福电影”专场推介活动 图源: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
近年来,福建电影在题材上不断多元拓展,在技术上实现美学突破,在产业体系上日趋健全,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这片“有福之地”正以日益鲜明的“闽派”气质,逐渐成长为中国电影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文化繁荣注入强劲的“福建动能”。
2019年,随着金鸡奖落户厦门,福建借势发力,重点培育并推广“有福电影”品牌,陆续开展有福电影巡展、有福电影盛典、有福电影人之夜等系列活动。在“有福电影”品牌战略的统筹引领下,福建电影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创作活力持续释放。
薪火相传:金鸡映照福建电影百年足迹
自1981年金鸡奖创立伊始,福建电影便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同年,福建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小城春秋》创下400多万部拷贝的销售纪录,这部再现厦门破监劫狱事件的红色经典,不仅入选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更开启了福建电影与金鸡奖的深厚渊源。
“福建这片土地灵秀而厚重,山海之间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与文化资源,北路戏、土楼等等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三获金鸡奖最佳作曲奖的著名作曲家、原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章绍同动情回忆。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亲临电影制片厂视察,这份关怀始终激励着一代代福建电影人。
福建土楼 图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从1958年建厂到1979年复厂后首部故事片《小城春秋》,福建电影始终与中国电影同频共振。”1983年,福建电影《路》首获金鸡奖青年导演特别奖;1984年,《木棉袈裟》创下1.4亿元票房奇迹,成为内地合拍片的开创之作。
电影《小城春秋》宣传海报 图源: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尹力导演的《云水谣》不仅荣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更创造了“一部电影激活一方水土”的文化奇迹——取景地漳州市长教村从默默无闻的闽南村落跃升为国家5A级景区。“福建有丰厚的文旅资源,人文荟萃,八闽大地,鲜活的故事层出不穷。”尹力表示,“林徽因、陈嘉庚、鼓浪屿和它的女儿林巧稚,都是产自于福建的故事,为未来电影的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厚的题材。”
漳州云水谣 张志坚 摄
新时代,福建电影迎来全面突破。2019年,献礼古田会议90周年的《古田军号》以独特视角讲述红军入闽历程,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鸡奖提名,创下福建红色题材票房新高。《误杀》系列更实现福建电影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并在第33届金鸡奖收获8项重要提名。2024年,由福建企业出品的《风流一代》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福建省企业出品影片首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标志着福建电影的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导演陈力与福建的缘分始于十五年前的《爱在廊桥》,从《古田军号》《守岛人》到新作《浴血荣光》,陈力的创作生涯与福建紧密相连。“我觉得我的创作生涯离不开福建,”她深情说道,“这份牵挂一直在牵动着我。”
作为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八位电影艺术家之一,著名导演肖桂云在现场表示:“金鸡落户厦门,是缘分更是必然。中国的电影画廊里,有非常多福建故事的精彩呈现。”她说,无论是爱情浪漫、历史人物还是革命历史题材,福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电影情怀,使得“有福电影”在中国电影版图中愈发绚丽多彩。
厦门进入“金鸡”时间。图源:海西晨报
全域布局:九市一区共筑“有福电影”生态
在金鸡奖的持续赋能下,福建构建起“全域影城”的产业新格局。九市一区各展所长,形成山海交响的壮丽和鸣。
从闽东的绿水青山到闽南的古厝老街,从平潭的海岛风情到客家的土楼古堡,本次推介会上,来自福建省九市一区的代表依次登台,全面展示了福建电影产业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布局的战略升级。
福州作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将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解放大桥的欧式穹顶与闽江夜景相映成趣,成为《失孤》开篇的经典场景;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与白墙黛瓦,则为多部年代剧提供了天然布景。当地以“英雄血性”为脉络,从林觉民《与妻书》的侠骨柔情,到西门鸡角弄刑场上的婚礼,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构成了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
游客专程来到福州瞻仰吴石将军塑像。包华 摄
厦门凭借金鸡电影节十年落户的契机,实现了从“影视名城”到“电影之城”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厦门已形成22个影视园区、2600余家企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影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从1.0版升级至3.0版,构建了覆盖创作、制作、发行、出海的全链条扶持体系。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誉为镜头下的“复古天堂”。海丝故事、闽台亲情、民营奋斗——泉州本身就是一座故事宝库。目前,泉州已形成“双核多翼”产业格局,拥有影视企业197家,涉及影视业务的企业超过1500家,注册总资本高达63亿元,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沿海与山区地市的资源优势相得益彰。漳州“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五大文旅带,吸引《东山岛》《谷文昌》等重大影视项目相继落地。三明拥有泰宁影视基地与长征出发地红色资源;南平铺陈出“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优美画卷,武夷山的奇峰秀水为《功夫之王》等影片增添了诗意底蕴。
漳州东山岛成为热门影视取景地。图源:东山岛旅游
龙岩以“红色资源、客家文化、绿色生态”三重奏展现独特魅力;宁德传承“闽东之光”非遗精髓;平潭凭借对台区位优势,成为影视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电影《守岛人》90%的镜头在此取景,真实再现了“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守岛岁月。
各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共同构成了福建电影产业丰富多彩的全景图,这种全域发展格局,正是福建电影能够持续焕发生机的深层原因。
项目巡礼,闽派光影迈向多元未来
福建电影的未来图景,既深植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在科技融合与跨界创新的探索中。在本次推介会上,一系列重点项目与战略合作的发布,勾勒出“闽派”电影从题材、形式到技术、市场的全方位升级路径。
2025年度福建省重点电影扶持项目 图源: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
虚拟现实电影成为本届推介会的亮点。福建省率先筹划拍摄《重走长征路》与《山神熊猫·九州华藏图》两部虚拟现实电影,展现了对未来电影形态的前瞻布局。
图源: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
《重走长征路》制片人许舒舒介绍,项目通过实景扫描与数字人技术创新结合,“用沉浸式体验重塑红色记忆”。
《山神熊猫·九州华藏图》则致力于打造全交互观影体验,通过XR和LBE大空间技术的结合,可以让观众朋友直接参与到故事中。制作方代表陈意斌表示:“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坊七巷、网红的爱心大榕树、精美的软木画、非遗美食佛跳墙等等。这些有代表性的福建文化元素,恰恰就是我们《山神熊猫》最重要的生命和灵魂。”这种“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正在打开福建电影国际传播的新通道。
《山神熊猫》电影宣传图源: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
在传统影视领域,福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内容创造力。活动现场举行了《金融暗战》项目签约,并发布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等10部剧本扶持项目和《镖人:风起大漠》等5部拍摄制作扶持项目。现实主义力作《金融暗战》签约落地泉州丰泽区,导演李冠志表示:“泉州确实是有福之地,这里的人文关怀与政策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也希望将更多的闽南元素、福建元素带入到影片中。”
作为福建省影视资金扶持的作品之一,《土豆侠之我要当大侠》总制片人张义滨表示:“坚韧、顽强、四海为家——这正是福建人与土豆共通的基因。福建省通过市场化的政策,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而省市宣传部门搭建的各类平台,也为我们主创团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与归属感。”
《土豆侠之我要当大侠》图源: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
跨省域电影力量的聚合,为福建电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场,福建省电影局与北京紫禁城影业签署战略协议,合作将为福建本土影视创作注入首都的优势资源与先进经验。北京紫禁城影业董事长朱礼庆展望未来时表示:“京闽携手,将共推精品创作、深挖红色资源、培育青年人才。”这种开放协作的姿态,正是福建电影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小城春秋》的崭露头角,到金鸡奖台上的屡获殊荣,再到构建全域影视生态,福建电影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共鸣。新时代,福建电影人正以“有福”为帆,以创新为桨,驶向更加广阔的艺术海洋。他们用镜头记录时代,用银幕传递价值,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书写着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福建答卷”。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