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电影《白桔》:有一种强烈的共情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9:07 1

摘要:在来之前,我一无所知,是个什么样的片子,什么类型的,一无所知。从内心来讲,一看是一个农村的乡村振兴的题材,其实期望值是有点低的,一般这种片子我们看的多了,好看的不是很多。

张东 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原主任、著名电影评论家。

电影《白桔》海报

电影《白桔》:有一种强烈的共情感

电影《白桔》北京研讨会现场

在来之前,我一无所知,是个什么样的片子,什么类型的,一无所知。从内心来讲,一看是一个农村的乡村振兴的题材,其实期望值是有点低的,一般这种片子我们看的多了,好看的不是很多。

但是《白桔》这部片子越往后看,就越能看进去,这种感觉逐渐的开始好转,而且我听到影院里面很多观众的笑声,这种自然的笑声,非常不容易。

我觉得,这样一个题材的片子,让观众这么喜欢,真的是说明这个片子本身的魅力开始让大家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共情的东西,这个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我自己觉得呢,这个片子在同类题材,或者说,我们从扶贫走向乡村振兴,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几个阶段,这个片子表现的恰恰是后面的这个阶段,最新的这个阶段,这也是让我觉得很惊喜的。

就是刚才说的,我们很怕一说乡村一说扶贫就苦哈哈的,就在那儿不知道怎么着了,然后一个村里有一个落后的老汉,一个二流子,有几个这样的人,你会觉得心里头很别扭。

那么,《白桔》这个片子恰恰没有这些,我觉得它完全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过程中。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农村,我们的乡村振兴走过的这个阶段,我们现在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水电移民,人们已经搬迁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怎么样把我们的日子过好,把我们的乡村搞得更好。那么,这一群年轻人,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的家乡,去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我觉得这一点是这个片子非常棒的一个定位。

片中的“火线三兄弟”,这几个年轻人,他们是在自己的家乡去办事,那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设计我觉得是很好的。

再一个他的事件很单纯,没有那么多枝蔓,他就是种桔子,就是想把这个桔园发展起来,就把这一件事搞好。这个我觉得比较单纯,但是他能够把这件事说得比较透,从他这个设想怎么样实现,包括延续老一代的这种传承,然后到修路,到最后买桔苗,再什么。就这些东西,他讲的是非常单纯的,这种单纯,我认为才是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

如果你弄的挺全面,但每一件事都说那么一两句就没意思了,所以这个设计,是这个影片的一大亮点,是挺棒的。

还有一个就是人物,从外面新来了一个技术员,这个马小虎和乡村原来的几个年轻人之间的这种交流,这种互相的影响,这个感觉也是很好的,就是不能只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有的发展全部寄托在新来的第一书记,新来的村官如何如何的。它是通过外来的一个技术员,把外面的一些新风吹过来。但是他主要是通过当地人,特别是那个“桔子”这样一个村里的女干部,这种内外结合的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也才更贴合当今时代农村的发展。在这点上,影片的处理是非常精当的,也是影片很突出的一个特点,这在同类题材中是很少见到的。

影片的矛盾冲突其实很简单,就是我这个桔园怎么建?怎么建呢,就是外来这个技术员他提供了一些他的思路,而且这个思路我觉得很棒,他的图,他的规划,综合性的这种东西,它不是空话,就一句怎么怎么样,它是有具体的东西。

我看电影喜欢看有智慧的,有具体东西的。我不喜欢看一开头我们要干什么,然后中间稀里哗啦的,结尾我们干成了,怎么干的,恰恰是最难说的那个地方,有些就给他简单划过去了。其实功夫是在前面的,我觉得这个片子在这点上非常突出。就是这个马小虎,绝对不是稀里糊涂给你来忽悠一下完事的,他一点一点的把他的设想,把他要做的事,包括跟外面的联系,他对于树种的考虑,不光是一个品种的选择,包括这个种子适用于什么土壤,这些所有带有科学性的种种考虑都有,所以刚才牛颂老师说影片有文学的基础作支撑,我觉得这点上肯定是从文学那儿汲取了营养,这样他这个剧本能立起来,这个是影片比较成功的地方。

那么风格上,这是一个喜剧性风格的影片,这个是当下大家很喜欢的,从最早的什么《咱们的牛百岁》《月亮弯的笑声》就是明证,都一直很受观众青睐。因此,在下步影片发行上,宣传上,咱们将来在平台选择上,可能都要多下功夫,就是我要从哪个点去宣传,我走哪个渠道,走哪个平台,最后是我的档期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这个可能在宣发上要多下点功夫。希望这个片子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好的收获。

来源:电影咖啡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