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戳心了!原来那些“和谁都玩不熟”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你性格奇怪或者不合群,而是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叫“社会化不足”的状态困住了。你有没有发现,每次聚会你总是低头刷手机,不是真的有事,只是怕冷场;回家后却反复回想自己说了什么,担心哪句话听起来很傻;和同事朝
太戳心了!原来那些“和谁都玩不熟”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你性格奇怪或者不合群,而是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叫“社会化不足”的状态困住了。你有没有发现,每次聚会你总是低头刷手机,不是真的有事,只是怕冷场;回家后却反复回想自己说了什么,担心哪句话听起来很傻;和同事朝夕相处半年,对话还停留在“吃了吗”“今天挺忙的吧”这种表面寒暄;看到别人谈笑风生、自然融入,自己却像站在玻璃窗外,看得见却进不去。
别急着说自己“社恐”,也许你只是还没学会如何慢慢打开自己。如果你中了下面这五条中的两条以上,说明你也在经历这种状态:聊天永远绕不开天气、吃饭、工作,一换话题就卡壳;不敢说自己喜欢冷门的书、小众的音乐,怕别人觉得你怪;每天睡前像放电影一样复盘白天的对话,纠结“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从不主动约人,总等着别人来邀请你,像一只安静等待被领养的猫;每次社交完都像耗尽电量,回家直接瘫倒,需要很久才能恢复。
其实,这并不是你的错。心理学发现,这种状态其实是大脑在自我保护——因为害怕被拒绝、被评价,所以我们提前把自己藏起来,结果反而陷入“没人靠近我”的循环。有网友说得特别真实:“我表现得高冷,其实是怕暴露自己不会聊天的尴尬。”
改变其实可以从很小的行动开始。第一个方法是“阶梯式暴露”:不要一上来就讲多深的心事,而是循序渐进地分享。比如先说“我特别喜欢傍晚散步,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再慢慢说到“最近一个人去看了场电影,虽然没人陪,但挺享受的”;最后可以试着说“有时候热闹的时候,反而会觉得有点孤单”。这样一点点释放真实的自己,别人更容易接住你。
第二个技巧是提问升级。别再问“周末干啥了”这种容易终结话题的问题,换成“做那件事的时候,你最开心的是哪一刻?”“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有什么不同的选择?”这样的问题能让人愿意多说,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三个关键是启动“共鸣雷达”。当对方提到某个你也有兴趣的事,立刻接住:“你也喜欢这家咖啡馆?我每次路过都拍照!”“那本书我也看过,你觉得结局怎么样?”共同点是拉近距离最快的桥梁。
很多网友已经靠这些小方法改变了自己。小白菜从每天主动说一句话开始,三个月后居然组织了部门读书会;勇敢牛牛学会了允许自己说错话,社交反而轻松了;莉莉安不再讨好所有人,专注经营一两个真心朋友,生活变得轻盈又温暖。
从今天起,试着给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发条走心的消息,不只是点赞;在便利店结账时,对店员真诚地说声“谢谢”,加上一个微笑;在聊天中,主动分享一个小爱好。真正的社交,不是伪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而是让别人慢慢认识那个真实、有趣、值得被喜欢的你。你已经在路上了,别停下。
来源:妙招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