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晚上,黄晓明可能又一次刷新了票房数据。 不过这次,他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得越来越快,上映两天的《阳光俱乐部》总票房刚刚突破400万,而同日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世界计划:无法歌唱的初音未来》已经轻松拿下1318万。
10月25日晚上,黄晓明可能又一次刷新了票房数据。 不过这次,他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得越来越快,上映两天的《阳光俱乐部》总票房刚刚突破400万,而同日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世界计划:无法歌唱的初音未来》已经轻松拿下1318万。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尴尬了。 就在去年11月,他主演的《戴假发的人》最终票房定格在420万。 再往前推,《最后的真相》5467万的成绩现在看来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
他的老同学陈坤连这样的尴尬都没能等到。 10月23日,片方发出一纸撤档声明,取消了原定10月25日的公映计划。 截至撤档前,这部由陈坤、王砚辉、刘敏涛主演的电影预售总票房只有3.8万元。
3.8万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在北京买一平方米的房子。 而在2008年,陈坤主演的《画皮》曾创下2.3亿元的票房奇迹。
电影院经理们最近很头疼。 《阳光俱乐部》上映首日,排片占比还有7.9%,但上座率直接跌到了1.7%。 这意味着一百个座位里还坐不到两个人。有影院经理直接在行业群里吐槽:“黄晓明这次又扑了,明天赶紧减场次。 ”
《阳光俱乐部》上映第二天,单日票房已经跌到了200万出头,被上映一个多月的《731》反超。猫眼专业版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可能止步800万左右。
陈坤那边更是惨不忍睹。 《旁观者》那3.8万元的预售票房里,首日2万元的预售几乎全部来自陈坤粉丝的包场支持。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不撤档,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很可能止步50万元。
“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是直接斩到脚踝。 ”一位资深发行人员摇摇头,“要知道,陈坤十年前随便一部电视剧的版权费都不止这个数。 ”
黄晓明的粉丝还在努力。 在微博上,她们组织着包场活动,晒出一张张电影票根。 但现实是,这些努力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有粉丝无奈地说:“我买了十张票请朋友看,但电影院还是空荡荡的。 ”
如果你看过《阳光俱乐部》,很难认出来那个胖乎乎、傻笑的中年男人是黄晓明。 为出演这个心智只有几岁的特殊角色,他硬生生增重了30斤。
“那段时间他每天吃六顿饭,都是高热量食物,有时候吃到吐还要继续吃。 ”剧组工作人员透露,“有一次拍吃饭的戏,他实在吃不下去了,导演喊卡之后他直接跑出去吐了。 ”
这已经不是黄晓明第一次为角色折腾自己了。 拍《戴假发的人》时,他减重26斤,每天只靠蔬菜汁维持,一度出现抑郁、心悸等症状。 他甚至还剃了秃头,就为了更贴近角色状态。
陈坤同样在寻求突破。 《旁观者》里他饰演一个平凡的父亲,没有任何炫技的表演,就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 导演在采访中称赞陈坤“完全放下了明星架子”,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我觉得很委屈。 ”一位黄晓明的老粉丝说,“他这么努力,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看呢? ”努力确实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拿到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主角,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陈坤这些年虽然作品不多,但每次出现都能看到他在表演上的探索。
只是这些奖项和提名,换不来票房。“黄晓明? 太油了吧。 ”00后大学生小张直言不讳,“我宁愿去看爱豆演的电影,至少养眼。 ”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人群集中在18-29岁,占比超过65%。 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流媒体时代,他们对“影帝”这样的头衔无感,更在乎电影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
《阳光俱乐部》的题材确实不讨巧。 一个关于心智障碍人士的故事,在短视频当道的时代,很难在30秒内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有观众在豆瓣上留言:“我知道这是好电影,但周五晚上累了一周,真的不想再看这么沉重的片子了。”
陈坤的《旁观者》更是直接撞上了“文艺片魔咒”。 亲情题材、缓慢节奏、深沉表演,这些在电影节上备受赞誉的元素,在市场上却成了票房毒药。
“现在的观众很现实,他们首先会问‘我今天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一位影院经理说,“如果是商业大片,图个爽;如果是喜剧,图个乐。 但《阳光俱乐部》能给什么? 观众想不明白。 ”
更何况,现在的选择太多了,同一个档期里,有动画电影、有悬疑片、有好莱坞大片,观众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中年影帝演的文艺片?
黄晓明和陈坤都47岁了。这个年纪在好莱坞正是男演员的黄金时期,但在国内市场却显得格外尴尬。
年轻时的黄晓明演过《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新上海滩》里的许文强,每个角色都是万人空巷。 陈坤的《金粉世家》金燕西更是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那时候他们靠脸就能吃饭。
后来他们努力转型,黄晓明凭《中国合伙人》拿下金鸡影帝,陈坤靠《寻龙诀》证明商业价值。 那时候他们以为已经成功转型了。
但现在看来,转型远未结束。“中生代演员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一位制片人分析,“演偶像剧太老,演爸爸辈又太早。 市场给他们准备的角色太少了。”
现在S级项目中,30岁以下演员占比高达78%。 流量明星们拿着天价片酬,而黄晓明们却要为一个好角色拼尽全力。
有业内人士透露,黄晓明接《阳光俱乐部》的片酬只有他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他不是为了钱,就是想要一个好角色。 但市场给他的反馈太残酷了。 ”
黄晓明最近一次上热搜,是因为恋情传闻。 有网友在机场拍到他和叶珂同框,评论区立刻炸锅。“又是这个叶珂,能不能好好演戏? ”这样的评论获得了上万个赞。
在《戴假发的人》上映期间,黄晓明的宣传微博下充斥着各种关于恋情的调侃和吐槽。 有网友甚至发明了“去看电影就是支持叶珂”的梗,直接号召抵制。
“艺人私生活对作品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一位宣传人员感叹,“观众现在会把对演员个人的喜恶直接投射到作品上。 ”陈坤相对低调,但也面临着“过气”的质疑。 有网友直言:“陈坤这几年有什么代表作? 除了吃老本还会什么? ”
这些声音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酵,直接影响着普通观众的观影选择。 一位观众说:“我其实不在乎演员私生活,但每次想买票的时候,看到网上那些吐槽,就犹豫了。 ”
《阳光俱乐部》上映前,几乎没什么宣传。唯一的动静就是上映前几天,黄晓明在微博上发了几条宣传稿。 他的明星朋友们也帮忙转发了,但效果有限。
“我经常看电影,都不知道黄晓明有新片上映。 ”影迷小王说,“还是偶然刷猫眼看到的。 ”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河边的错误》虽然也是文艺片,但靠着朱一龙的人气和密集宣传,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
陈坤的《旁观者》更是“静悄悄”。 撤档消息出来后,很多人才知道原来陈坤有部新片要上。“现在的电影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位资深宣传说,“没有短视频营销,没有热搜话题,再好的电影也难逃扑街命运。 ”
但片方也有苦衷。 “文艺片的宣发预算有限,不可能像商业片那样砸钱。 我们原本指望靠黄晓明的知名度带动一下,现在看来行不通了。 ”
电影院里的灯光暗下来时,黄晓明在《阳光俱乐部》里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 他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心智停留在童年时期的中年男子的困惑与纯真。 有观众看完后感慨:“这是黄晓明近几年最好的表演。 ”
但这样的评价,并不能转化成票房。 第二天,这部电影的排片率又降了。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