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讲真,今年十月下旬这波电影市场,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型的“翻车现场”。本来吧,谁都以为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能憋出点火花,结果弄了一圈人情牌,票房还是惨到不能再惨。张子枫的《下一个台风》本以为能靠演技救场,还是没逃过口碑和票房的双重塌陷。陈坤主演的《旁观者》
“黄晓明、陈坤票房拉胯、陈坤新片直接撤档,2025华语电影的现状,真的让人心里直泛凉气。”
讲真,今年十月下旬这波电影市场,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型的“翻车现场”。本来吧,谁都以为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能憋出点火花,结果弄了一圈人情牌,票房还是惨到不能再惨。张子枫的《下一个台风》本以为能靠演技救场,还是没逃过口碑和票房的双重塌陷。陈坤主演的《旁观者》,预售连四万都不到,干脆宣布撤档,这阵仗真让人不禁感叹:“如今的明星,也救不了电影市场。”
“半个娱乐圈都在拉票,黄晓明还是没把票房拉上来,这事儿真让人尴尬。”
说说黄晓明,怎么说也算是老牌演员了,金鸡奖提名加身,这几年风风雨雨都闯过来了。还记得去年他主演的《戴假发的人》,亿级成本砸下去,结果五天票房只收三百多万,爆冷到家。情感风波之后,他总算靠着《阳光照耀青春里》和《潜渊》缓慢回暖,大伙都以为这次的《阳光俱乐部》能让他翻身,谁知道现实又狠狠给了个巴掌。
这片子故事核心挺有意思,黄晓明饰演一个智力停滞在孩童阶段的中年男人,跟母亲一起过平淡日子。母亲突然查出癌症,冲击之下,全部生活都变了。角色本身“阳光照进心里就有奇迹”的信念很动人,他用小孩子的方式去哄母亲开心,温情搞笑交错,伤感气氛拉满。为了演这角色,黄晓明增肥三十多斤,举止神态生怕演砸,每次拍摄都像“小学生看作业”,专注得扎扎实实。
让人意外的是,“哥哥”这个角色反倒成了全片唯一的高光。他是个专业医生,一开始理性面对一切,后来母亲绝症,人情压力扛不住,理性逐步崩溃。尝试各种治疗办法,甚至迷信一点的小仪式,都写得很有层次。成年人压力用一条线串下来,让不少观众直呼“太懂了”,反而黄晓明主角的故事线没那么打动人。
为了票房,黄晓明真是把关系网用到了极致。罗云熙、肖战,甚至刘亦菲这种极难帮朋友宣传的,都出来帮忙刷声量,说实话,这阵势在娱乐圈很少见。热度没少,但票房首日两百万不到,到写这篇稿那会总共三百多万,和成本差着十万八千里。网友直接砍一句:“人情都快刷没了,票房还是没起来。”不少人觉得,除了“哥哥”以外,全片人物性格模糊,情绪铺垫不到位,观众压根感受不到共情点。
“风景拍得美到发圈,张子枫演技也有进步,可这剧情跟舆论一起‘砸锅’也没救了票房。”
和《阳光俱乐部》同一天上的《下一个台风》,故事线更扎人心。张子枫演的都市女孩林沫沫,毕业后遭遇性侵,官司输了,网络又集体网暴,最后选择跳海自杀。张伟丽饰演的渔村失语女孩救了她,两人互相疗愈,努力走回正常生活。剧情原型是台湾作家林奕含的真实悲剧,主题挺沉重。
选景拍在福建霞浦滩涂,这地儿真的像大片现场,清晨阳光、雾气、渔船配上青瓦白墙,美得像有滤镜。制片团队专门分季节拍摄,每一帧都在炫风景,就冲画面不少人想去买票。张子枫演技一贯稳定,心理变化做得不错。张伟丽作为 UFC 世界冠军头回演戏,完全靠肢体和眼神交流,还背了不少手语,整出来一股“原生态”的朴实劲儿,观众不少人夸她“真出乎意料”。
但这片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情,主线副线搅和在一起,明明想讲反网暴和女性创伤,糊到最后就是“啥都讲,啥都没讲透”。弹幕里直接开喷:“稀碎,看半天不知道主创想表达啥。”更扎心的是,监制方励前阵子被网传不良舆论影响,虽然警方多次澄清没有事实证据,网上火却没灭。这股抵制风气直接砸片子排片量,有人说:“想看的不是电影,是真相。”票房首日十万不到,三天总共三百多万,连张伟丽的首秀都救不了这么烂的市场。
“陈坤的新片,粉丝包场都救不了,一撤档就是全网热搜。”
比前面两部更让人尴尬的,要数陈坤主演的《旁观者》。原定25号上映,结果23号突然发公告撤档,理由就是一句:“经慎重考虑”,官方一封信就打发了。这个事马上登上热搜,粉丝和业内都在围观讨论。
这个片子筹备了四年,讲的是中式家庭兄妹间的沟通困境。三兄妹回老宅找父亲的秘密,顺带揭开各自家庭的心结。陈坤自己就出身单亲家庭,角色设定和他非常贴脸,拍摄期间还老说:“角色里有我自己。”刘敏涛、王砚辉都是戏骨,阵容不差。片子挺文艺,全靠演员和剧本推故事,没想过靠特效哗众取宠。
撤档最大原因是票房预售太无力。首日预售两万多,基本全是粉丝包场冲的票。业内测算就算上映,总票房大几万,都没法cover成本。宣传一个月都不到,线下影院商场广告几乎没有,线上也就陈坤本人偶尔发点动态,观众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同期舒淇主演的《寻她》也被延档,大家都明白,这票房行情低得让人心凉,撤档线条跟着走,不想肉包子打狗。
有行业分析说,陈坤新片或者稍微改一改转贺岁档,看准春节、跨年热点搏个机会。大环境的现状让大家越来越不敢直接硬抗市场。
“这几部片子的票房低迷,就是2025整个华语电影市场的缩影。”
从春节档到暑期档,除了头部少数大IP,基本都是一个字冷。网友吐槽:“今年连能看的电影都少得可怜。”这种现象不是单个片子的问题,实在是多管齐下,把整锅粥都熬稀了。
行业里也没法只怪某一个人,娱乐圈乱象一波接一波,观众说:“烂圈子不值得花钱。”00后更想看演唱会线下活动,没几个愿意坐在电影院看电影。80后90后精力都分给了家和工作,电影院成了遥不可及的休闲场所。
另一方面,行业不少片子急于求成,剧本没打磨好,剧情也无创新,就想靠明星或者网络话题吸引关注。可现在观众早就不吃这一套,谁还给人情票据买单?正如有业内人说:“观众越来越看重内容,不是看阵容。”所有靠明星、靠流量引流的老套路,基本都要被淘汰了。
“黄晓明、陈坤都失灵,本质就是大家已经不信‘明星至上’了。”
时代真的变了。不管你是谁,哪怕是天王天后,没有内容和诚意,票房一样砸锅。观众不傻,想圈钱就得拿出好东西。电影,归根到底还得靠故事和真情实感打动人,大卖不是靠一堆宣传和明星刷脸。
“你觉得今年华语电影是真的太冷了吗?明星片还会翻身吗?留言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