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新开的川菜馆,点了一盘宫保鸡丁,结果吃出了姥姥家红烧肉的味道,亲切又魔幻。
国庆档新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看得我一个激灵,一种刻在DNA里的熟悉感扑面而来。
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新开的川菜馆,点了一盘宫保鸡丁,结果吃出了姥姥家红烧肉的味道,亲切又魔幻。
网上的弹幕和评论区早就炸了锅,无数像我一样,童年是伴着“天马流星拳”长大的80、90后,都在电影院里发出了灵魂拷问:这不就是真人版的《圣斗士星矢》吗?
你瞧瞧,辛芷蕾那一身金光闪闪的“入云龙”战甲,肩甲那个高耸又华丽的弧度,是不是像极了黄金圣斗士的圣衣?
再看那战斗场面,主角团“云中五虎”被反派邓超饰演的“赤发鬼”按在地上摩擦,眼看就要团灭了,突然间一个个眼神都变了,背景音乐一燃,能量值瞬间拉满,一招制敌反败为胜。
这套路,不就是我们当年看得热血沸腾的“燃烧吧,我的小宇宙”吗?
更别提那个核心设定了,邓超演的大反派“赤发鬼”,能把对手的能力“吞掉”化为己用,还分裂出善恶两重人格,这设定让多少人瞬间想起了双子座的撒加?
一个念头是救赎苍生的教皇,另一个念头是毁灭世界的野心家。
就连那现实、小说、体内三重世界来回穿梭的设定,也隐约透着一股圣域、人间、冥界三界大战的味儿。
一时间,“撞梗”、“融梗”、“像素级复刻”的讨论甚嚣尘上,大家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地对比,仿佛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找茬游戏。
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抄袭”的帽子满天飞的时候,导演路阳和美术指导李淼直接开了一场“国庆档幕后直播”,来了个石破天惊的“坦白局”。
他们非但没回避,反而大大方方地承认:“没错,我们就是致敬!
”在直播里,他们明确表示,像黄金圣衣的美学风格、多重宇宙的叙事结构、善恶人格的分裂,这些元素都白纸黑字地写在他们内部创作的参考清单里。
这一下,舆论的风向瞬间就变了。
出品方华策影视更是趁热打铁,直接在官博上放出了一张“视觉灵感墙”的高清大图。
好家伙,图片上清清楚楚地摆着双子座撒加和处女座沙加的黄金圣衣3D打印模型,旁边的设计图上,设计师正在比对着模型,调整“入云龙”铠甲肩部的弧度。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简直就是把答案直接拍在了所有观众的脸上。
这一波操作,直接把一场可能演变成负面公关危机的“撞梗”风波,变成了一场官方带头“玩梗”的狂欢。
直播间点赞瞬间突破160万,#刺杀小说家2致敬圣斗士#的话题冲上了热搜,阅读量飙升到3.7亿。
观众们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们想多了,是官方就想让我们这么想!
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1分,悄悄涨到了7.4分。
这感觉,就像你怀疑同桌抄你作业,结果他直接把你的卷子举起来对全班说:“看,这就是我的学习榜样!
”你还好意思生气吗?
只能跟着大家一起鼓掌了。
钱是不会骗人的。
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这部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硬是砍下了6.47亿的票房,仅次于主旋律大片《志愿军:存亡之战》。
更有意思的是观众画像,25到34岁的观众占了超过一半。
这批人是谁?
不就是我们这些看着圣斗士长大,如今成了电影消费主力军的“老男孩”和“老女孩”们吗?
弹幕里飘过的“撒加同款”、“爷青回”、“我的小宇宙也燃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影片的二刷率高达18.4%,是国庆档真人电影里最高的,超过一万两千条观众留言写着,他们愿意花钱再看一遍,就是为了去影院里,仔仔细细地再找一遍那些藏在铠甲和光影里的“童年彩蛋”。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盘棋下得可大着呢。
电影的热度还没过,国家电影局的备案公示信息就悄悄流出,一部名为《刺杀小说家之弑神录》的动画剧集赫然在列。
备案方是阅文和B站,计划做成24集的动画。
梗概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要补充电影里没讲完的“云中五虎”的前传故事,并且会引入一个全新的“第八感”设定。
看到“第八感”这三个字,圣斗士的老粉们估计都得会心一笑。
这已经不是致敬了,这是要把这套融合了东方武侠和日漫美学的世界观,打造成一个可以长期开发的IP宇宙啊。
更绝的还在后头,这事儿居然传到了日本老家那边。
拥有《圣斗士星矢》版权的东映动画,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不仅没发律师函,反而态度非常开放。
他们表示,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影迷的热烈讨论,还收到了华策影视发来的正式致谢函。
东映官方的回应是:“我们对优秀的致敬持开放态度,并期待未来在官方授权层面探索合作的可能。
”
这还没完,东映紧接着宣布,将在2026年启动一部全新的《圣斗士星矢:重生》TV版动画,而新动画的核心设定之一,竟然是“多重宇宙之间的互相吞噬”。
这一下,轮到中国网友们不淡定了,这设定不就跟《刺杀小说家2》里“赤发鬼吞噬世界”的概念,形成了奇妙的跨文化对话吗?
B站上甚至出现了#圣斗士2026新番撞梗国产片#的热搜词条,大家戏称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恋”。
当然,法律的边界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余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法律角度看,这事儿还真不好界定为侵权。
像“弑神”或者“弑教皇”这种故事内核,属于人类共通的叙事母题,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而“黄金圣衣”这种视觉风格,只要没有直接盗用原始的美术素材,仅仅停留在设计理念和感觉上的“致敬”,就很难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实质性相似”。
说白了,我学你的风格画了一幅画,但画里的山水人物都是我自己的,你很难告我抄袭。
况且,现在原版权方都出来表态愿意合作了,法律风险自然就更小了。
回过头来看整件事,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像不像另一部动画”的简单讨论。
它更像是一次中国商业电影与经典日漫之间,从过去的“偷偷借鉴”到现在的“公开互文”的模式转变。
我们的创作者不再羞于承认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选择把这份影响和热爱,变成一种与观众沟通的情感密码,一种能瞬间点燃集体记忆的商业策略。
这种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准地抓住了核心观众的情怀,用一层华丽的、我们无比熟悉的日漫式视觉外壳,包裹了一个“写文改命”的中国式故事内核,最终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但这背后,也藏着一个老问题:当我们的视觉奇观还需要从别人的经典里寻找灵感时,我们自己原创的、能让世界记住的视觉符号又在哪里呢?
情怀的杠杆虽然好用,但观众的热情终究会被消耗。
这次的“致敬”是一次漂亮的商业运作,但下一次呢?
动画剧《弑神录》能不能把这份“致敬”真正内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加独特的魅力,才是这个IP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或许有一天,我们打开最新的《圣斗士星矢》,会在出品方名单里,看到一个熟悉的中国名字。
来源:city电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