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票房蒸发!邓超新片差评一片,观众差评理由却出奇一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09:58 1

摘要:“我在影院里如坐针毡,这真的是《刺杀小说家》的续作吗?”一位观众在走出电影院后,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上映不到两周,《刺杀小说家2》的日票房已断崖式下滑至600万,累计票房勉强突破3亿。

银幕上,邓超饰演的赤发鬼一头红发飞舞,特效震撼,却让观众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在影院里如坐针毡,这真的是《刺杀小说家》的续作吗?”一位观众在走出电影院后,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上映不到两周,《刺杀小说家2》的日票房已断崖式下滑至600万,累计票房勉强突破3亿。

而这部制作成本超过5亿的大制作,预测票房已下调至4.36亿,连回本都成了奢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年前的第一部还曾拿下10.3亿的票房。

票房惨跌,明星光环失效

这个国庆档,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出令人惊讶的“滑铁卢”。《刺杀小说家2》在上映前曾被寄予厚望,业界对其票房预测一度高达14亿。

随着电影上映,预测数字一路走低,从7亿最终调整至4.36亿。

这样的成绩与邓超早期的票房表现形成巨大反差。曾几何时,他主演的《恶棍天使》即使口碑不佳,一天都能揽获6亿票房。

而如今,从2023年至今,他主演的三部电影总票房才刚过6亿——《中国乒乓》1亿、《胜券在握》1.26亿,以及正在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目前收获的3亿。

差评如潮,观众意见出奇一致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票房失利,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令人震惊的是观众差评的一致性。

在豆瓣上,6.6万人为这部电影打出了6.1分,而评分还曾从6.5一路降至6.2。

观众们的不满并非集中在演员的演技上,而是共同指向了电影的剧本和逻辑。

“全片除了特效,故事就很难评,编剧要扣鸡腿!”一位看过电影的观众直言不讳。这种观点在众多评价中极具代表性。

电影中,赤发鬼忽悠空文去找神,声称要改变空文朋友必死的命运。一路上,云中五虎中剩下的三虎都想杀了赤发鬼,结果反被赤发鬼用“饕餮术”吞噬。

而主角空文对此却毫无警觉,即使小橘子都已发现赤发鬼借吃人在增强自身实力。

这种主角强行降智的情节设计,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之一。

特效惊艳,故事苍白

《刺杀小说家2》在特效上的确下足了功夫。据报道,为了渲染邓超饰演的赤发鬼头发上的发丝特效,一根一根逐帧修了有20个小时。

片中,邓超的赤发鬼有几次吃人的场景,那时赤发鬼的头发特别长、特别膨胀,且每次的特效都不一样。

辛芷蕾扮演的云中龙,操纵一条特别长特别精美的纸龙在空中,那个特效也很出色。

视觉上的惊艳却无法弥补故事上的缺陷。一位观众无奈地表示:“影片在制作上投入巨大,但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方面却未能实现突破,导致观众的反响平平。”

电影试图通过特效来掩盖剧本的单薄,结果却让观众更加失望。

邓超的困境:从实力派到让人出戏

邓超的表演本身成为争议的焦点。他选择出演反派角色赤发鬼,本应是一次大胆的突破,结果却未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许多观众反映,邓超饰演的反派角色本应威猛,但在表现上却显得有些轻浮,甚至引人发笑。

这一问题背后,其实是邓超长期参加综艺节目带来的后遗症。

一位观众坦言:“看他演反派,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觉得搞笑。”

尽管邓超早期凭借《烈日灼心》、《甜蜜蜜》等作品中的过硬表现,与刘烨、黄晓明、陈坤并称为“四大中生”,但近年来,他在《奔跑吧兄弟》和《哈哈哈哈哈》等综艺中的搞笑形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观众对他银幕角色的接受度。

续集的魔咒,观众的失望

《刺杀小说家2》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续集魔咒。许多观众在观看后直言:“真没必要拍第2部。”更让人担忧的是,片尾预告显示还有第3部,这让不少观众大呼“救命”。

与前作相比,第二部在故事连贯性和人物动机方面都显得薄弱。

一位观众指出:“被赤发鬼吃掉的人,编剧最后又将他们活了过来,那前面赤发鬼何必花那么大力气去吃掉他们?”

“特别是在上一部就被赤发鬼吃掉的人,空文的父亲,居然也活了过来,感觉就很扯。”

这种情节上的不合理,让观众感觉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也进一步加剧了电影的负面口碑。

电影市场的转变,观众的觉醒

《刺杀小说家2》的失败,实际上反映了当下电影市场的重要变化。

如今的观众不再仅仅依赖于演员的知名度或精美的特效做出观影选择,他们更加重视影片能否触动他们的心灵。

“观众不仅希望看到精彩的视觉效果,更渴望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他们希望在银幕上看到真实的人性和深刻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特效与高昂的制作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刺杀小说家2》在宣传推广方面的不足也显得格外明显。社交媒体已成为观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影片的宣传团队却未能有效在这些平台上传达影片的独特之处。

截至发稿前,《刺杀小说家2》的排片率仍在持续下滑。圈内人士透露,当初为了请动邓超出演赤发鬼一角,制片方开出了高达3000万的片酬,如今这笔投资回报率已然惨淡。

而观众口中那句“邓超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救场6.1分的《刺杀小说家2》!”仿佛一记重锤,敲在了每一个迷信流量明星的制片人心上。

或许,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十年真的过去了——不是市场萎缩了,而是观众进化了。

来源:大红草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