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4号是泰国的“电影保护日”,这天泰国电影档案馆,就是个做公益的组织,直接揭晓了2025年的“国家电影遗产”名单。
10月4号是泰国的“电影保护日”,这天泰国电影档案馆,就是个做公益的组织,直接揭晓了2025年的“国家电影遗产”名单。
老实讲,这名单在泰国影坛算是顶顶有分量的荣誉了,每年就挑十部片子,能选上的都得是能代表泰国电影艺术、还能留存社会记忆的作品。
这次入选的十部片子跨度真不小,从老早的皇家纪录片、历史档案影像,到现在的商业好片都有,算下来得有一个多世纪了。
其中最受关注的得是GDH公司出的《姥姥的外孙》,主演是马群耀和乌萨。
本来想单纯说这片子受欢迎,后来发现它能火,是因为里面的温情和代际共鸣太打动人了,而且它还是近年少见的能入选国家电影遗产的当代剧情片,这点挺难得的。
负责评这个名单的团队也挺专业,有35位专家,分别来自历史、艺术、新闻、电影学这些领域,另外还有1300多位民众参与提名。
评选标准也清晰,得看片子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文化影响和艺术表现力。
说实话,我觉得这标准选出来的片子,才算真的能留住泰国的国家精神和时代变化。
而且对比去年的情况,今年民众提名的人多了不少,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本土电影遗产越来越上心了。
泰国电影档案馆馆长查里达在揭晓仪式上还说,电影不只是用来娱乐的,它更像国家的一面镜子,能把文化记忆传下去,每一帧画面都装着泰国的历史、信仰和情感。
这话我特别认同,毕竟好的电影确实能留住一个地方最真实的样子。
《姥姥的外孙》上映后,口碑一直不错,里面讲的是外孙和年迈姥姥的日常互动,还有他们之间的语言、文化隔阂,这些内容刚好映出了现在泰国社会多元共存的现状。
片子不光票房好,还让大家开始聊“家庭和代际沟通”这个话题,算是现在泰国电影里特别有人文情感的代表作了。
现在泰国不少年轻人都去城市工作了,跟老家的祖辈相处时间少,很多时候连沟通都有点费劲。
这片子刚好把这种现实拍了出来,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长辈,看的时候都能找到共鸣。
就像有人看完说想起自己姥姥一样,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才是片子最成功的地方。
颁奖仪式那天,GDH公司的CEO吉娜带着导演帕特、制片人万纳里,还有主演乌萨都去了。
吉娜在发言的时候说,这片子能成国家遗产,不只是团队的荣誉,更是所有普通家庭的荣誉,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姥姥”一样的亲人,这话一出来,现场气氛更暖了。
而且主演乌萨为了演好角色,还特意学了泰国东北部的方言,拍摄前还跟饰演姥姥的78岁老演员同吃同住了一个月,就为了让角色更真实,这种用心的创作,难怪能得到认可。
仪式现场也特别热闹,主持人念到《姥姥的外孙》入选的时候,全场都在鼓掌,还有不少观众掉眼泪了。
我觉得他们哭不是因为这是个大奖,而是因为片子里的故事太贴近生活,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和祖辈的时光,这种情感太真实了。
其实泰国从1984年就开始搞国家电影遗产这个项目了,每年都选有代表性的片子好好保护。
这些片子入选后,电影档案馆会给它们做数字化修复,还得长期存起来,怕丢了或者坏了。
就像之前修复1945年的《湄南河故事》,用的是4K超高清技术,修复团队花了6个月,还用AI修好了胶片上的划痕,找回了原片七成的色彩,后来这片子还能在现代影院放,让现在的人也能看到老片子的样子。
而且档案馆还挺会想办法,修复后的片子会存在曼谷近郊的线下防磁仓库里,同时还会做云端备份,双保险之下,就不怕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技术问题把片子弄丢了。
另外,他们还跟法国电影资料馆合作,法国那个资料馆是全球顶尖的电影保护机构,合作这么多年,已经一起修复了30部泰国经典电影,其中《翠鸟》修复版还去戛纳电影节的“经典单元”展过映,这也让泰国的老电影能被更多国家的人看到。
查里达馆长还说,这个保护项目不只是修电影,更是泰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不管是老的纪录片还是现在的商业片,都是时代的见证。
而且他们还想让更多年轻导演用镜头记录自己眼里的泰国,所以在2024年搞了“青年影像计划”,每年资助10位30岁以下的导演,让他们拍关于本土文化的短片,比如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生活这些内容,好的作品还能进遗产备选库。
2025年就有2部短片拿了国际学生电影节的奖,看得出来这个计划确实能鼓励年轻人传承本土文化。
现在泰国还把电影遗产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了,旅游局会把一些遗产影片的片段放进文化旅游宣传里,比如《国王访问》的片段会在曼谷大皇宫的游客中心放,《姥姥的外孙》的取景地是泰国清迈的一个乡村,现在都成了打卡点,2025年上半年就吸引了5万多游客。
今年在上海办的泰国电影周上,《姥姥的外孙》修复版还展映了,上座率达到了95%,这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了泰国的电影和文化。
总的来说,2025年的泰国国家电影遗产名单,既回头看了历史,也肯定了现在的创作。
从《国王访问》的黑白画面,到《姥姥的外孙》的温情故事,泰国电影这一百多年的路程,都用影像的方式变成了国家记忆。
说实话,这些被保护起来的电影,不只是一段段影像,更是泰国的文化基因,而“电影保护日”和遗产项目,就是让这些基因能一直传下去的纽带。
未来要是能有更多这样的好片子,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泰国的电影文化肯定能走得更远。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