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达5007万。截至10月8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437.89亿元,超出了2024年全年票房。与此同时,“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正成为不少游客在国庆假期的选择。“电影+”正在不断加出新场景,并成为拉动消费增
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达5007万。截至10月8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437.89亿元,超出了2024年全年票房。与此同时,“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正成为不少游客在国庆假期的选择。“电影+”正在不断加出新场景,并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今年的电影呈现了哪些新特点?电影产业又如何从高票房走向强生态?《新闻1+1》连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刚,一起来分析解读。
△《新闻1+1》完整版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今年的票房表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陈刚:从历史维度看,今年观影人次大幅提升。除了电影的票房收入之外,周边消费提升到35%。现在我们不仅仅去电影院里看电影,也会去各种流媒体终端看电影。电影的票房现在仅仅来自线下的影厅,它其实还包含经过窗口期之外线上网络院线的收益。所以我们看,现在电影票房已经有这么高的提升,加上周边消费以及窗口期之外的网络院线的收入,电影票房整体上大幅提高,可能也是由于视听媒体环境选择比较多,观众的选择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很多。
怎样看待电影出续作的趋势?
陈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们会发现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比如说像漫威电影,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比如说DC宇宙也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对于当下“10后”的小孩来说,像方特的熊出没系列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系列电影一方面可以让观众持续不断地有观影期待,另一方面也利于打造所谓的电影文化IP。基于这个IP可以进行更丰富的、多元化的跨媒介传播,比如说以这个IP打造的剧集、动漫、游戏等,甚至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这样的线下场景,这种系列电影为IP化的打造提供了非常好的IP资源库。
电影怎样激发更大的消费空间?
陈刚: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引流方式,特别在国庆档、春节档、贺岁档这些档期,因为我们消费时间比较充裕。现在做一次电影消费,时间成本还比较高,我们完成电影消费之后,拿着票根还能干点什么,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电影+其他“文商体旅”的一体化消费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从今年中国电影消费年一系列的举措来看,现在的这种方式非常利于消费者,惠民不仅在票价上有了这样的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票根联动了其他的线下消费形式。
除此之外,未来它可以进一步联动线上的消费,比如网络院线上面的消费,观众通过点击也可以给一些优惠政策,与线上其他消费形成联动。这样就真正形成了线上线下多元的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甚至说商旅消费和餐饮消费的联动,真正可以拉动消费经济。
如何看待电影投资多元化的趋势?
陈刚:游戏和科技产业对电影的投资,一方面就是电影的吸引力,更多的是这两个产业看到了电影的潜力。未来的电影、电视包括网络视听,跨媒介的叙事怎么联动起来,更多的是未来的视听创意产业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剧集、动漫跟电影甚至电视的联动就变得非常重要,其他产业对于电影产业的信心,也来自对于未来中国大视听创意产业的潜力的信心。可以发现,多个行业开始对电影产业看好,也意味着电影开发的潜力非常大。
中国电影如何面对新技术的冲击?
陈刚:现在中国电影面临非常重要的数字化转型,像《刺杀小说家2》里面有很多技术是虚拟制片完成的。虚拟制片技术有很多后期的特效,包括生产方式都前置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传统电影工业生产流程被重塑了,这种重塑对整个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包括从业者的知识背景都发生了改变,中国电影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得非常靠前。
另一方面就是AI,国内很多的多模态模型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它可以在故事化叙事、在人物形象的联动上做得非常好。未来不管是AI技术还是虚拟制片技术,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中国电影将有真正意义上的升级,这种升级之后,对于整个大视听产业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陈浩洲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