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国庆票房遇冷:仅 17.53 亿退至 2015 年水平,全年 500 亿目标泡汤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2:07 2

摘要:截至10月8日,全国总票房才437亿元,虽说比去年全年425.02亿元多了点,但跟2023年的549亿元、还有疫情前的高位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很是惨淡,本来今年电影市场想冲500亿票房,现在看基本没戏了。

截至10月8日,全国总票房才437亿元,虽说比去年全年425.02亿元多了点,但跟2023年的549亿元、还有疫情前的高位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只剩两个月,撑死了也就四百多亿的体量,想破500亿?想都别想。

为啥这么惨?核心是除了春节档还能撑场面,暑期档和国庆档全掉链子了,暑期档119.66亿元,看着比去年微涨,可跟2019年177.78亿元的水平比,那就是倒退式增长,完全没回到正轨。

而国庆档作为历来的黄金试炼场,今年的表现更是冷得让人意外。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总票房仅17.53亿元,观影人次4780多万。

咱们对比下就知道多离谱,去年还21.05亿元、5212.9万人次,今年直接缩水;更扎心的是,这数字跟2015年的18.62亿元差不多,等于十年市场增长归零,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

大家肯定好奇,好好的国庆档咋就凉了?说到底就是没爆款。没有一部能一骑绝尘扛旗的片子,也没有形成多强竞争的热闹劲儿,新片口碑全卡在平庸线上。

比如《志愿军,浴血和平》,虽说拿了4亿多元票房,占了档期四成份额,可跟前两部12多亿元、8.68亿元的成绩比,明显没了往日的劲儿,IP续作的乏力全暴露了;

《刺杀小说家2》更惨,才收2.8亿元,比2021年第一部10.35亿元的票房跌了七成多,连奇幻题材的新鲜感都救不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上映快一个月的《731》都能拿票房第二,你说今年新片得多没竞争力?

不过也不是全没看头,今年国庆档有两个小亮点,算是给冷市场添了点热乎气。一个是新面孔冒头了,檀健次和王安宇的大银幕首秀挺亮眼。

檀健次在《震耳欲聋》里第一次当电影男主,演跟听障人士打交道的律师,10月4日才错峰上映,排片只有10.7%,上座率却飙到21.0%,5天就拿了1.66亿元票房,豆瓣还7.5分,妥妥的小黑马。

更难得的是,粉丝没只搞数据应援,还把支持偶像和电影关注听障群体的社会意义绑在一起,既帮了片子宣传,又赋予了额外价值,这路子真不错。

王安宇在《毕正明的证明》里演成长型反扒警察,虽说片子票房一般,但他的表演在网上讨论度不低,也算顺利从剧集圈往电影圈迈了一步。

另一个亮点是女性角色戏份多了。以前国庆档基本是男性群像的战争片、动作片天下,直男力量占绝对主流,今年总算有了变化。

《志愿军,浴血和平》打破前两部的叙事惯性,给了张子枫、宋佳不少戏份;殷桃在《浪浪人生》里跟黄渤搭戏,演一个要管不靠谱丈夫、还要守着破败加油站还债的妻子,把中年女性的坚韧和智慧演活了。

张子枫更厉害,猫眼数据显示她主演电影累计票房快80亿了,在新生代女演员里,妥妥的实力派标杆。

这可不是简单加戏份,而是电影叙事视角变宽了,女性角色不再是陪衬,能撑起故事内核,既能满足观众对多样故事的需求,也能拉来更多女性观众,这才是行业成熟的样子。

其实往深了说,国庆档的冷,就是今年电影市场的缩影,不是观众不爱看电影了,而是好内容太少了。

现在大家娱乐选择多了,短视频、长剧集、线下演出都在分注意力,电影想把人拉回影院,光靠档期红利没用,得靠内容硬实力。

不能总指望某一部爆款救市,得有常态化的优质供给,导演得沉下心磨剧本,别总吃IP老本;档期规划也得理性点,别扎堆上映搞内耗,让不同类型的片子在合适的档期找到观众。

接下来11月是传统淡档,市场只能盼着年末贺岁档能救救场,但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今年这冷劲儿其实是个提醒,电影市场复苏不是回到过去的热闹,而是靠新内容重新出发。

只有把内容做好了,才能真正唤醒观众的观影习惯,让电影找回它该有的魅力。

来源:成倚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