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寂静,良知能否《震耳欲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0:51 1

摘要:在追求轻松愉快的国庆档,一部名为《震耳欲聋》的电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没有炫酷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聋人,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一场触目惊心的房产骗局。这部电影或许不够“爽”,但它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却真正配得上“震耳

在追求轻松愉快的国庆档,一部名为《震耳欲聋》的电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没有炫酷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聋人,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一场触目惊心的房产骗局。这部电影或许不够“爽”,但它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却真正配得上“震耳欲聋”这四个字。

一场针对“沉默”的围猎

电影的名字是个绝妙的隐喻。聋人群体生活在一個相对安静的世界,但环绕他们的恶意与不公,却喧嚣无比。《震耳欲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聋人群体是金融诈骗中最易被盯上的目标。

为什么?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信息的孤岛。电影中的黑心商人金松峰(王砚辉 饰),正是利用了这个弱点。他组织骗局,诱骗聋人家庭抵押唯一住房去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最终导致他们房财两空。这些受害者,如只想住个好养老院的大叔、或仅仅想在儿子婚礼上戴个金镯子“体面一回”的阿姨,他们的愿望朴素得让人心疼,却也因为这份朴素,更容易落入精心编织的陷阱。

更令人心惊的是,骗子头子金松峰本人,竟也是一位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他利用身份的亲近感获取信任,再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这让整个骗局显得更加冰冷和讽刺。

一个“不完美”的英雄

电影的主角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正义使者,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复杂个体。

他同样是一名CODA,但原生家庭的贫困和因身份遭受的欺凌,让他对聋人世界充满疏离甚至厌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摆脱“地摊律师”的身份,挤进精英云集的顶级写字楼,被主流社会看见和认可。

因此,当他最初接手聋人兄妹张小晨、张小蕊的案子时,内心是极度抗拒的。他甚至在面对苦苦哀求的张小蕊时,冷冰冰地甩出“我一小时2000块,你给不起”。

檀健次的表演精准地刻画了这个人物的灰色地带。从初期追逐名利的精明算计,到在电梯里与搭档小汤争吵时的无能狂怒,再到最后面对受害者惨状时良知的苏醒,他的转变虽有艺术化的处理,但其内心的挣扎轨迹清晰可见。他的成长,本质上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何被残酷的现实敲醒,最终选择用自己熟悉的法律武器,为沉默者发声的故事。

不止是同情,更是平视

《震耳欲聋》最可贵的一点,是它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将聋人群体简单描绘成等待拯救的“小白兔”。影片呈现了他们的立体与真实:聋人中也有充当打手的恶人;女主角张小蕊为了救哥哥,也会利用同情心去街头行骗;李淇的父亲更是将儿子视为提款机。

这种刻画,并非贬低,而是一种真正的平视。它告诉观众:听人与聋人都是人,人性中共有的善良、软弱、贪婪与复杂性,他们一样也不少。大家唯一的区别,只是听得见和听不见。

现实的回响与文明的刻度

这部电影取材于CODA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现实中,近30名聋人曾陷入类似的“房产过户”骗局,而为之奔走的专业手语律师,全国可能仅有二十余位。面对2700万的聋人群体,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电影中那场精彩的电梯争吵,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斗争的写照——是选择利益交换的“现实规则”,还是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法则”?李淇最终的选择,给出了他的答案。

《震耳欲聋》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好故事,更在于它为社会举起了一面镜子。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取决于它如何对待其中最弱势的成员。当电影中的李淇在法庭上为无声者慷慨陈词,当那些曾被恐惧笼罩的聋人最终勇敢地举起手站出来时,我们听到的,是良知在寂静中发出的、最振聋发聩的轰鸣。

来源:愚乐观茬家

相关推荐